荞麦地鼠尾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荞麦地鼠尾草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 管状花目 Tubiflorae
- 科; 唇形科 Labiatae
- 亚科;野芝麻亚科 Lamioideae
- 族 鼠尾草族 SALVIEAE
- 属 鼠尾草属 Salvia
- 亚 属; 弧隔鼠尾草亚属 Subgen. Salvia
- 组;宽球苏组 Sect. Eurysphace
- 亚 组;多年生亚组 Subsect. Perennes C. Y. Wu
- 种;荞麦地鼠尾草
-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四川
- 中文学名;Salvia kiaometiensis Levl.
- 系;栗色鼠尾草系 Ser. Castaneae
目录
1 形态特征
▪ 整体
▪ 茎叶
▪ 花
▪ 果
▪ 花果期
2 生长环境
3 分布范围
4 主要价值
5 变型
6 栽培技术
7 繁殖方法
形态特征
整体
多年生草本;主根条状,伸长,长达40厘米,粗达2.5厘米,扭曲状,木质,外皮剥落,红色。
茎叶
茎高25-50厘米,钝四棱形,具四槽,被绒毛状的黄褐色柔毛或渐变无毛。
叶片卵圆形,长4-15厘米,宽2-10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圆齿,齿端具小尖头,薄纸质,上面干时橄榄绿色,被小刚毛,下面灰绿色,沿脉上略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全面满布黄褐色腺点;叶柄长9-21厘米,被毛与茎相同或近无毛。 花
轮伞花序2-4花,紧密,幼时集合成球果状,开花时下部稍疏离,组成顶生总状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通常长1-2.4厘米,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全缘,具缘毛,上面疏被小刚毛或近无毛,下面被短柔毛;花梗长约3毫米,与花序轴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及腺疏柔毛。
花萼狭钟形或钟形,长1.3-1.5厘米,外被黄色长柔毛及腺疏柔毛,密布小腺点,内面被微硬伏毛,二唇形,唇裂不及萼长1/3,上唇半圆状宽三角形,长3.5毫米,宽约9毫米,先端具小突尖,下唇与上唇近等长,宽约8毫米,半裂成2齿,齿三角状卵圆形,先端具小突尖:果时花萼稍增大,长约1.7厘米,基部略一面膨,中部以上稍收缩,口部略开张,外面脉纹明显隆起。
花冠紫褐色或红色,长2.8-3.5厘米,外被疏柔毛,内面离冠筒基部8-12毫米有斜向不完全的小疏柔毛毛环,冠筒圆柱状,基部宽约3.5毫米,在伸出花萼部分渐向上腹状膨大,至喉部宽达9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略内凹或略呈盔状,近圆形,长约7毫米,先端微缺,下唇比上唇略长,3裂,中裂片倒心形,长4毫米,宽6毫米,先端微缺,基部略收缩,边缘波状,侧裂片斜半圆形。
能育雄蕊伸至上唇,花丝扁平,长约5.5毫米,药隔长6-7毫米,弯成弧形,上臂较下臂稍长。花柱与花冠上唇近等长,先端不相等2浅裂,后裂片较短。花盘前方稍膨大。
果
小坚果暗褐色,倒卵圆形,长约斗毫米,顶端圆,背部具条纹。
花果期
花期5-11月,果期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500-3200米的山坡草地上。
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东北部,四川中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巧家荞麦地。
主要价值
根入药,功效同丹参。 [1]
参考文献
- ↑ 荞麦地鼠尾草(qiáo mài dì shǔ wěi cǎo),植物智,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