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学科经过40多年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已建成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农业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以该学科为基础,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建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9月,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依托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建设的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共建的草业与草地资源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进行了论证,同意进行重点建设。2009年6月20日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2016年,通过教育部考核评估。
目录
机构简介
实验室设立以来,根据国内外草业及支持草业发展的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研究趋势,主要从四个研究方向进行了草业科学的深入研究,并完成了部分研究目标。这四个方向为:1.草地资源与管理方向; 2. 草类种质资源与育种;3. 草地农业与草产品;4. 草地退化防治及受损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实验室各研究方向共分成三个部分:一为实验研究中心;二为功能性实验室;三为实验基地。实验室拥有一批职称、学历[1]、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的富有活力的学术团队。目前,实验室有固定研究人员29名,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8人。实验室还有20名国内外的客座研究人员。
“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科研条件较好。主要承担草业科学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任务,为广大师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撑条件,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服务,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进行合作研究。
实验研究中心
按实验工作的学科性质,适当考虑研究方向,把实验研究中心划分为4个研究室: 1、草地资源与管理研究室2、草类遗传育种研究室3、草地退化防治研究室 4、草地农业与草产品研究室
功能性实验室
功能性实验室是根据某个研究领域的特殊需要而配备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5个部分:1、智能型研究温室 2、草地退化模拟实验室 3、动、植物标本研究室 4、草产品加工室 5、仪器分析室。
实验基地
实验基地是重点实验室为完成野外观测、原始试验、资源保存等任务而设置的必要部分。重点包括天然草原、人工草地[2]和沙地(沙漠)草地三个功能单元,主要包括5个部分:1、牧草新品种培育基地 2、草品种中试及示范基地; 3、草地农业研究示范基地 4、天然草原研究基地;5、草地退化防治研究基地。
参考文献
- ↑ 学历的种类(概念普及篇),搜狐,2019-03-13
- ↑ 人工草地种植模式,对沙化土壤团聚体,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搜狐,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