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茶陵縣湖口鎮

茶陵縣湖口鎮,隸屬於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位於茶陵縣東南部,坐落在萬洋山脈的筆甲峰山下,與炎陵、安仁、江西寧崗三縣交界,2015年11月30日經鄉鎮區劃調整,由原浣溪鎮、湖口鎮合併而成。並村改革完成之後,全鎮轄24個村,2個居委會,3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0123人(2017年)。全鎮總面積304.33平方千米(2017年),是我縣面積最大的極具發展潛力的邊貿重鎮、市重點鎮及工農業大鎮,境內有各類企業40餘家。

湖口水利資源豐富,洣水河穿鎮而過,境內有青年、凱旋(小汾)、洣渡、石井四座水電站;湖口交通極為便利,106國道、衡炎高速、衡茶吉鐵路穿境而過,衡炎高速在鎮內設有互通口,衡茶吉鐵路在鎮內設有停靠站;湖口生態環境優美,山林面積達38萬畝,構成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森林覆蓋率達62.8%,是全縣重要林區之一,有保存較完整的丹霞地貌如楊柳仙、八旦奇景一線天以及千年古茶樹;湖口又是一塊紅色熱土,井岡山革命時期著名的「湖口挽瀾」事件就發生在此。[1]

中文名: 湖口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南省茶陵縣

地理位置: 茶陵縣南部

面 積: 304.33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24個建制村、2個居委會

政府駐地: 湖口村

電話區號: 073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40123人(2017年)

著名景點: 雲陽山、洣水

機 場: 西距衡陽南嶽機場110公里

火車站: 茶陵站、茶陵南站、炎陵站

車牌代碼: 湘B

主要公路: 106國道、衡炎高速公路

目錄

建制沿革

茶陵縣轄鎮。1950年屬五區,1956年設鄉,1958年為衛國公社,1959年為湖口公社,1984年建鎮。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9公里。面積163平方公里,人口2.6萬。鎮政府駐湖口,茶(陵)江(口)公路貫境。轄塘頭、一心、石井、石湖、洣渡、青呈、妙石、小潭、江南、芫梘、湖口、竹芫、廠江、新呈、新芫、井和、杉南、南江、黃湖、同心、北斗、易口22個村委會和湖口墟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兼產生豬、松、杉、竹。是主要農副產品集散地和竹木產品交易市場。

2015年,茶陵縣鄉鎮區劃調整,浣溪鎮與湖口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湖口鎮。

(妙石村、一心村、廠江村、北斗村、土橋村、浣溪村、白露村、寒江村、曉汾村、文泰村、塘頭村、湖口村、新芫村、芫梘村、米渡村、井和村、小潭村、石井村、南江村、梅林村、荷塘村、顧母村、龍下村、楊柳村)。

行政區劃

2015年6月並村改革完成之後,全鎮轄24個村,2個居委會,3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0123人(2017年)。全鎮總面積304.33平方千米(2017年)。

村介紹

湖口居委會

湖口居委會共有589戶953人,共有39名黨員。轄區範圍1.2平方公里。居委會下轄敬老院、衛生隊。衛生隊負責湖口墟上衛生,天天清掃,保持街道整齊清潔。轄內居民以經商為主。

2009、2010年,居委會先後被評為湖南省和國家賑災、減災先進社區。

浣溪居委會

浣溪居委會位於浣溪墟上。共有246戶814人,有黨員11名。

妙石村

妙石村由原易口村、妙石村兩村合併而來。西臨新芫村,南鄰顧母村,北接塘頭村。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491戶1850人,其中農業人口1784人。共有64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437畝,林業用地9690畝。全村共有板粟種植面積達120畝,是個有名的「板栗村「。村內基礎設施較完善,組組通公路。

土橋村

土橋村由原麻塘、土橋村兩村合併而成,土橋村北靠馬江鎮月嶺村,南接梅林村,西鄰馬江鎮小陂沖接界。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420戶1712人,其中農業人口1655人。共有50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775畝,村民種水稻為主,糧食自給有餘。

梅林村

北靠土橋村,南沿106國道與楊柳村連接,西與界首鎮朱嶺村及馬江鎮小陂沖和安仁羊腦坪塘村一組相連,東近土橋村黃毛洲接壤,村民委員會設在梅林灣。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384戶1431人,其中農業人口1341人。共有41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370畝,其中水田面積約1303畝,是半山半丘陵地區,以糧食生產為主。

楊柳村

楊柳村北靠梅林村灑水橋,南鄰近浣溪村東流片區,西與浣溪村八旦片區及安仁羊腦坪塘村接界,東和荷塘村塔邊大沖組及顧母村馬嶺組接壤,村民委員會設在魚里。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307戶1193人,其中農業人口1142人。共有32名黨員,耕地面積約850畝,其中水田面積約800畝,是半山半丘陵地區,以糧食生產為主。

荷塘村

荷塘村北靠文泰村,東近妙石村,南與楊柳、土橋搭界,村民委員會設在塔邊。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342戶1371人,其中農業人口1281人。共有32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226畝,其中水田面積約996畝,是半山半丘陵地區,以糧食生產為主。

浣溪村

浣溪村由原由義、飛鹽、八旦、東流四個村合併。合併後全村共有22個村民小組,881戶3644人,其中農業人口3384人。共有95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686畝,其中飛鹽片區是浣溪村山區,主產木材、稻穀、油茶、板栗等。其他片區屬半山區丘陵地帶,以糧食生產為主。

白露村

白露村由原太英村、白露村兩村合併而來。全村共有14個村民小組,434戶1742人,其中農業人口1630人。共有49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455畝,其中水田面積約1259畝,村民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茶油等,糧食自給有餘,盛產西瓜,銷往全市。

龍下村

龍下村南與青年電站和原溪江村溪江組相鄰,北靠洣水與浣溪村東流片區相望,村民委員會設在魚嘴嶺坳上。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319戶1288人,其中農業人口1263人。共有37名黨員,耕地面積約820畝,其中水田面積約666畝,民以種植水稻、蔬菜、花生、黃豆、打瓜為主。

寒江村

寒江村由原溪江村、寒江村兩村合併而來。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322戶1278人,其中農業人口1204人。共有50名黨員,耕地面積約499畝,林地面積達20952畝,作為山區村,主產木材,村民以漁業、林業為主,經商、打工為生。

小汾村

小汾村由原下小村、小汾村兩村合併而來,合併後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708戶2743人,其中農業人口2537人。共有55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061畝,林地面積約7421畝,主產水稻,經濟作物有花生、黃豆、打瓜、蔬菜、板栗和柑桔。

顧母村

顧母村北與妙石村田山相連,東與原下小村隔河相望,西連106國道和浣溪村東流片區接壤,南向小汾、龍下兩村斜對門,村民委員會設在四里灣下(大樟樹下)。全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312戶1216人,其中農業人口1119人。共有32名黨員,耕地面積約945畝,其中水田面積約768畝,林業用地5354畝。顧母村山水秀麗,全村以種水稻、經濟作物為主。

一心村

一心村由原竹芫村、杉南村、一心村三村合併而來。。全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420戶1655人,其中農業人口1591人。共有59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452畝,林業用地約4.4萬畝。全村山林與水稻兼營,有較好的林木資源,該村山青水秀,鳥語花香,風景迷人,野生動植物及森林資源豐富。

塘頭村

東與一心村交界,南與一心村竹芫片區為鄰,西靠洣水河、北抵湖口村,村部設在大灣里。全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600戶2317人,其中農業人口2228人。共有43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896畝,其中水田面積1125畝。林業用地3525畝。該村人傑地靈,大革命時期湧現了以陳梅連為首的一大批革命先烈。交通四通八達,浣湖公路穿村而過,村、組公路4.2公里,組組能通車。大面積種植葡萄達200畝,素有「湖口葡萄」的美譽由此而來。

湖口村

湖口村東抵北斗村江南片區,南接塘頭村,西臨洣水河,北靠芫梘村,村部設革麻園。全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526戶2020人,其中農業人口1923人。共有52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432畝,其中水田面積635畝。林業用地6714畝。該村地處湖口墟地段,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新芫村

新芫村東與洣水河相接,南與妙石村柞木坳相隔,西與妙石村易口片區和荷塘村毗鄰,北與洣渡村的老鼠坳相連,村部設書院坳,距鎮政府2.5公里。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429戶1713人,其中農業人口1659人。共有35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102畝,其中水田面積322畝。林業用地4236畝。

北斗村

北斗村由原江南村、北斗村兩村合併而來,屬山區村。全村共有19個村民小組,433戶1711人,其中農業人口1641人。共有48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001畝,其中水田面積418畝。林業用地28433畝。湖口鎮主要山區村之一,山林面積寬闊,森林資源豐富。經濟以林業為主,種植水稻為輔。

廠江村

廠江村由原青呈村、新呈村和廠江村三村合併而來,屬山區村。全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355戶1329人,其中農業人口891人。共有57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065畝,林業用地約4.7萬畝。湖口鎮主要山區村之一,山林面積寬闊,森林資源豐富。經濟以林業為主,種植水稻為輔。境內生態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擁有千年古茶樹群等獨特景觀,素有「將軍故里」美譽。

南江村

南江村東與桃坑鄉東江村接壤,南與北斗村江南片區相連,西靠龍巴掌水壩,北抵石井村金紫仙山腳下,距鎮政府4公里。全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392戶1562人,其中農業人口1494人。共有29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032畝,山林面積9613畝。屬半山區丘陵地帶,以糧食生產為主。

洣渡村

洣渡,因洣水河三面環村而過,只有西部與文泰村黃湖、同心片區相鄰,出行依靠三個渡口,故而得名。村內有社倉里、婆婆芫、寺前灣、岩下、大洞芫、廟背、堤上、家沖、江下、彭家裡和單家裡等自然村落,村部設在堤上,距鎮政府4公里。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848戶3213人,其中農業人口3104人。共有48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658畝,山林面積12066畝。是湖口鎮人口多、耕地面積大的村之一。

石井村

古稱石溪,因境內有自然景觀仙人合掌(九層樓)、八仙飄海(八隻坳頂)、美女彈琴(對河月宮廟下)、獅子滾球(獅子口上)、梅花橋(梘上一座古橋面上有梅花點)、金山疊白(金紫仙)、樟白臘(樟樹裡面長白虎樹和臘樹)、烏龜形(大房)、戰纓坪(嶺下高樓衝口邊)、倒板橋(與井和村交界的水壩橋)共十景,「十景」與「石井」諧音,故稱「石井」。石井位於湖口鎮政府北部,東靠金紫仙,南臨洣水河,西連井和村,北接舲舫鄉河塢村,依山傍水,人口集中,交通方便,南距鎮政府6公里,北距茶陵縣城27公里。全村共有20個村民小組,716戶2987人,其中農業人口2899人。共有50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874畝,山林面積13794畝。是湖口鎮人口多、耕地面積大的村之一。

芫梘村

芫梘和新芫村兩地本相連,洣水河沿西山腳流過,只有上、下之別,上游叫上芫梘,下游叫下芫梘,該村東接南江村,南連湖口村,西、北都臨洣水河,村部在新村,距鎮政府2公里。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457戶1773人,其中農業人口1701人。共有24名黨員,耕地面積約744畝,山林面積1800畝。地處洣水河岸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

井和村

井和村由下石井和下車兩個村落合併而成,兩村落之間有一山崗(山名廟背山)相隔,該村地處湖口鎮的最西端,東至舲舫鄉河塢村大坑組,南接石井村,西與北部緊臨洣水河,村部設下石井,距鎮政府8公里。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266戶1025人,其中農業人口1007人。共有29名黨員,耕地面積約640畝,山林面積11800畝。

小潭村

小潭村位於湖口鎮最西端。原來洣水河從杉木嶺和檢塘之間穿過,後因河流改道,河裡有個鯉魚潭,水潭很小而命名為小潭。該村東靠洣水河,南連石井村環巴壠,西抵文泰村黃湖片區,北至舲舫松江村,舲湖公路穿村而過。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430戶1702人,其中農業人口1641人。共有48名黨員,耕地面積約118.6畝,山林面積390畝。2009年、2010年分別獲得株洲市衛生村、湖南省衛生村榮譽稱號。

文泰村

文泰村由原黃湖村、石湖村、同心村三村合併而成。合併後全村共有28個村民小組,869戶3311人,其中農業人口3193人。共有96名黨員,耕地面積約2096畝,山林面積約1.7萬畝。

歷史文化

湖口坐落在縣東南部,緊鄰萬洋山脈的雲露山區,倚座在筆甲峰山下。洣江河傍流而過,形成了山區、沿河、西廂三個自然片,總面積304.33平方千米(2017年),構成了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湖口最早在明代形成集鎮,系安仁、炎陵、江西寧崗邊界、茶陵縣城東南最大的農村集鎮,緊鄰着三鄉二鎮之中心,俗有「一界首,二湖口」之稱。

湖口是塊紅色的革命老區,1927年12月27日,毛澤東主席從井崗山趕到湖口召開處決企圖投敵團長陳皓的會議,撥正了革命航向,挽救了幼年的中國紅軍,史稱「湖口挽瀾」。湖口人民舉義旗、反侵略、反封建、抗倭寇,有着不怕流血犧牲的光榮傳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翻了壓在自己頭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8月15日同全縣一樣和平解放,1950年3月廢除了舊社會遺留的保甲制度,1956年5月撤區並鄉,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體制,1984年人民公社改湖口鄉人民政府,1985年5月改為建制鎮,走向了人民當家作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該鎮人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在總耕地14983畝土地上,辛勤耕耘繪就了建設湖口新農村的宏偉藍圖。

視頻

茶陵湖口鎮湖口村宣傳防控新冠狀肺炎宣傳活動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