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金龜子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0—11.5毫米,長橢圓形,茶褐色。全身密被灰色絨毛。翅鞘上有4條縱線,並雜生灰白色小毛斑。腹面栗褐色,亦具絨毛。
卵:橢圓形,乳白色。長約1.5毫米,寬約0.4毫米。
幼蟲:俗稱「蠐螬」,又叫「土蠶」,乳白色,頭部黃褐色,口器深褐色。觸動時,全身蜷縮成馬蹄狀。體表多皺紋及體毛。臀片上剛毛不規則散生。老熟幼蟲乳黃色,長約3—6厘米。
蛹:初為乳白色,後轉為淡黃色,羽化前轉變為黃褐色。腹未有一對突起。[1]
發生規律
茶色金龜子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越冬幼蟲於次年4月下旬化蛹並羽化。羽化後即外出危害各種植物的葉片與嫩枝。一般白天潛伏於土中,傍晚前後成群外出取食。6月初開始產卵。卵期約10—15天。幼蟲取食植物根部。越冬前,先築土室,幼蟲在土室中越冬。成蟲具假死性。
分布與危害
俗名「硬殼蟲」,南方地區普遍發生。
雜食性害蟲,危害銀杏、核桃、板栗、油茶、油桐、刺槐、梧桐、楓楊等多種樹木。其成蟲取食葉片與嫩枝,幼蟲(蠐螬)則危害根系。蟲口密度大的地方,可將葉片、嫩梢吃光,嚴重影響銀杏生長結實。[2]
防治方法
⑴捕捉成蟲:利用成蟲的假死性,在成蟲羽化盛期,於傍晚群集危害時,震落成蟲,搜集並殺之。
⑵殺滅幼蟲:結合中耕除草,破壞越冬土室,並及時殺滅蠐螬。
⑶藥劑防治:成蟲危害盛期,於下午4時起,噴施25%滅幼脲500倍液或國光依它(丙溴辛硫磷)1000倍液等殺滅成蟲。 防治金龜子幼蟲蠐螬,建議用國光土殺1000倍液或國光地殺顆粒劑3-5千克/畝撒施後澆水 進行防治。
參考文獻
- ↑ 金龜子的種類有哪些?愛問知識的人
- ↑ 金龜子種類圖片大全黔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