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之修练 首在“格物”
原文
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茶人之修练,首先在格物。
简而言之,茶人的格物是通过对茶、茶器、水的研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创造茶道美学。
一、格物之“茶”
知茶性、明茶理、识茶质。一定要弄懂茶的本质性的东西,是寒还是凉?是温还是热?内含物质多少?这款茶哪个内含物特别突出,从而使这款茶区别于其他的茶。知其然不难,知其所以然,从而能推而广之,驾轻就熟。方法对了,就能在最短的时间,读懂茶,不然,喝一辈子,也是瞎喝,最多创一套自己的歪理邪说,祸害初学之人。
所以,学茶首先不要光听虚的东西,不能光凭经验,茶是一门科学,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你只能认识它,了解它,通过茶的制作、存储转化、冲泡来将它的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二、格物之“水”
水为茶之母,所谓,茶十分,水八分,茶水八分;茶八分,水十分,茶水十分。可见水对与茶的重要性。择水是万不可掉以轻心的。
1、一个大原则:山水上、溪水中、井水下;
2、原茶配原水;
就是说,一款茶最适合的水,是该茶产区之山泉。如,龙井茶配虎跑水,人称西湖双绝。
第一、出好茶之处,自然环境必佳,泉水自是不错。
第二、由于相同产区,土壤岩石矿物质含量相近,茶叶之中含有的物质,与泉水当中含有的矿物质,必然相近,两者相配,自是相融。
3、水之软硬与茶之发酵程度成正比;
就是说发酵程度低或不发酵的茶,宜选用水质较软的水;发酵程度高的茶,可选用水质较硬的水。
举例:欧洲水质硬,所产矿泉水适合生饮,如烧开,会白色有沉淀物,泡绿茶会又黑又苦。这也是为什么欧洲人都爱喝红茶的原因,红茶发酵程度高,可接受硬的水。但还是会苦涩怎么办?苦就加糖,涩就加奶,这也是为什么欧洲人在茶中加糖加奶的原因。
三、格物之“器”
器为茶之父。关于器的选择,有好多玄而又玄的理论,不去管他,记做下面几个原则,八九不离十。
1、器之质地粗细与茶之发酵和新老程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发酵程度越低的茶,宜用质地细密的器物,如绿茶宜用青瓷或玻璃器皿,乌龙宜用泥质较细的紫砂,黑茶宜用粗陶或泥质较粗的紫砂。是因为,质越细密,越容易将发酵程度低或不发酵的茶的温润体现出来。而粗陶,能吸收老茶异味,所谓水过砂则甜,有助老茶浊气散发。
2、器形之高矮与茶之老嫩成正比;
原则上,越老的茶,由于不怕焖,宜选择高深的器皿,如紫砂中的秦权、汉铎等,能将老茶的茶性很好地逼出来。而细嫩的茶,如绿茶,宜选择无盖或浅腹的的器皿,才不会将嫩芽焖坏。按这个标准,嫩芽做的红茶,如金骏眉,虽然发酵程度高,由于细嫩,宜选择浅腹的紫砂。
3、茶香气高低与茶器质地粗细成反比。
以紫砂为例,以香气见长的茶,如乌龙茶,宜选择泥质较细的紫砂,香气不宜散发。而香含在茶汤中的茶,如普洱,宜选用泥质较粗的紫砂。
四、功在茶外
除了对茶相关的茶、水、器的研究之外,想要更上一层楼,就要修练茶外之功。比如,茶席上的花器、花材、配饰、文玩清供、书画、沉香等等,都要格物。你茶席上布置一、二老物件,是能提高茶席文化含量的。茶人身上配戴之物,也是品位的体现。所以好的茶人,往往也是器的鉴赏专家。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是一切的基石,茶人之修练,也当如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