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溫格宮
歷史
茨溫格宮所在的位置曾經是有外牆保護的德累斯頓堡壘的一部分,茨溫格這個名稱在德文中意為同心城堡的外區;放置在外牆和主牆之間的大炮。
規劃與建造
1687年到1689年,薩克森選帝侯強力王奧古斯特二世的修業旅行在返程途中,經過法國和意大利,這時路易十四將他的宮廷遷往凡爾賽宮。奧古斯特回到德累斯頓以後,參加了波蘭國王[1] 選舉(1697年),他想要為自己建造同樣壯觀的宮殿,現已不再需要的防禦工事提供了現成的空間,來完成他的計劃。最初的計劃由其宮廷建築師馬特烏斯·丹尼爾·珀佩爾曼在1710年到1728年之間分階段建造,涵蓋了目前宮殿建築群和花園的空間,也包括下到易北河邊的園林,森佩爾歌劇院和建於19世紀的廣場。雕塑由巴爾塔薩·佩慕澤爾完成。
建成後
茨溫格宮在1719年選帝侯腓特烈·奧古斯特與哈布斯堡皇帝的公主瑪利亞·約瑟法舉行婚禮之際正式揭幕,當時,建築的外殼已經豎立,加上臨時展館,構成這一活動突出的背景。內部直到1728年才完成,行使美術館和圖書館的功能。
1733年奧古斯特去世,因為其他地方需要資金,建造工程停止。宮殿區朝向森佩爾歌劇院廣場和河流。後來規劃改變,規模縮小,在1847年至1855年該地區由於興建美術館(現在被歌劇院與茨溫格宮分開)而被關閉;建築師是歌劇院的設計者戈特弗里德·森佩爾。
摧毀與重建
茨溫格宮在1945年2月13-15日地毯式的德累斯頓大轟炸中基本被摧毀,在此之前,收藏的藝術品已經被撤退。戰後,德累斯頓市民舉行公民投票,決定重建茨溫格宮,以重建該市的榮耀,而不是將廢墟夷為平地,改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當時盛行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