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
茜草,又名羊葡萄蔓、草葡萄、茜草、地血、染绯、血茜草,古名茹慮,又有蒨草、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地血、西天王草,风车草(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茜草》)。
攀援藤本,长达12m,被褐色绒毛。叶片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5—12cm,宽3—6cm,表面无毛,背面被密绒毛。
头状花序较大,2-7个排成圆锥状;总苞片5层;花管状,紫色。瘦果有微毛,冠毛红褐色。
花期11月至翌年2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1]
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根外皮紫褐色,内皮淡粉红色,具粘性。茎圆柱形,具皮孔,髓白色,幼枝被黄绒毛,卷须与叶对生。
叶互生,广卵形,3~5掌状复叶;
小叶片全部羽裂或不裂,披针形或菱状披针形,边缘有大圆钝锯齿,无毛,或幼叶下面脉上稍有毛:
叶柄较叶短。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柄较叶柄长;花小,黄绿色;花萼不分裂;花瓣5;
花盘边平截;雄蕊5;子房2室,花柱细。浆果近球形,直径约6毫米,成熟时橙黄色。
乌头叶蛇葡萄 木质藤本,全株无毛。老枝暗灰褐色,具纵棱和皮孔;
幼枝稍带红紫色;卷须与叶对生,二分叉。叶掌状3-5全裂,轮廓宽卵形,具长柄;
全裂片披针形或菱状被针形,长3-8cm,宽1-2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常羽状深裂,
裂片全缘或具粗牙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稍被柔毛。花两性,
二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梗较叶柄长;花小,黄绿色;花萼不分裂;
花瓣卵形;花盘边缘平截;雄蕊5,较花瓣为短;子房2室,花柱细。浆果近球形,成熟时橙黄色或橙红色。
种子1-2颗。花期5-6月,果期8-9月。
来源
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头叶蛇葡萄的根皮。全年可采,剥去表层栓皮,鲜用或干用。
性味归经
《陕西中草药》:辛,热。
功能主治
《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炎解毒,生肌长骨,除风祛湿。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疖肿痛,风湿性关节炎。
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根外皮紫褐色,内皮淡粉红色,具粘性。
茎圆柱形,具皮孔,髓白色,幼枝被黄绒毛,卷须与叶对生。
叶互生,广卵形,3~5掌状复叶;
小叶片全部羽裂或不裂,披针形或菱状披针形,边缘有大圆钝锯齿,无毛,或幼叶下面脉上稍有毛:叶柄较叶短。
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柄较叶柄长;花小,黄绿色;花萼不分裂;花瓣5;
花盘边平截;雄蕊5;子房2室,花柱细。浆果近球形,直径约6毫米,成熟时橙黄色。
分布区域
分布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
生长环境
多生于路边、沟边、山坡林下灌丛中、山坡石砾地及砂质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