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鎮
茅台鎮是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下轄鎮,位於貴州高原西北部,大婁山脈西段北側,北靠遵義,南臨川南。茅台鎮地處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在鬱鬱蔥蔥的河濱地帶,建有"紅軍烈士陵園"和"紅軍渡河紀念碑",赤水河航運貫穿全境,仁藺、茅丹、茅習、遵茅公路匯聚於此。茅台鎮是連接川黔的重要樞紐,也是連接歷史名城遵義和國家級風景區赤水的通道。
茅台鎮歷來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的寫照。茅台鎮是中國醬酒聖地,域內白酒業興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茅台四渡赤水。茅台鎮集古鹽文化、長徵文化和酒文化於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
2016年10月14日,茅台鎮被列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2017年11月,茅台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閒基地"。 2017年11月,茅台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2018年10月8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8日,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1]
目錄
歷史沿革
據記載:古代濮獠部落世居於茅台古地,此地馬桑樹漫山遍野。故得名"馬桑灣"。後來在赤水河東岸發現了一股純淨的的泉水,濮獠部落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方便來往行人飲用,深得人心,時間長了,人們便稱此地為"四方井",代替了"馬桑灣"。
此後,沿河地帶人類活動頻繁,逐步開發,歷代濮獠人在街後築土台,立燈杆祭祀祖先,對先人開荒破草表示崇敬,慣稱"茅台",茅台從此有了名稱。有地有名,人氣聚集,大量濮獠人在此定居。
西漢成帝年間,夜郎地區生產力進步,糧食生產有了剩餘,為釀酒業的興起提供了物質條件。
元朝以後,在縣以下分設寨、村、坪、部、才正式定名為"茅台村"(最早記載茅台茅台村這一地名的,是元末明初懷德司安氏族譜)。後來又稱"茅村"。
明朝,茅台街上修了萬壽宮,在宮外建有一座極為罕見的半邊橋,當地居民,過往客商過半邊橋去宮裡進香拜佛,因此人們又叫茅台街上為"半邊橋"。
明代以後,茅台日益富裕繁榮,又在赤水河兩岸修建了九座大廟,並在其中的觀音寺,禹王宮內珍藏了三面東漢銅鼓(已經出土一面),故而又叫三鼓寺,茅台村因此又名"雲鼓鎮"。
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貴州總督張廣泗奏請開鑿赤水河道,始通舟楫。四川食鹽經赤水河道運入,至茅台起岸,稱"仁岸",成為川鹽入黔四大口岸之一。由於水陸暢通,八方商賈雲集,運鹽馬幫和舟楫絡繹不絕,市場繁榮,成為"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家惟儲酒賣,船隻載鹽多"的繁華集鎮,是黔北物資的主要集散地。因而一度改名"益商鎮",簡稱"益鎮"。但終因人們習慣稱茅台,已經難以改變,因而再度改為"茅台鎮"。
清末民初,茅台鎮是黔北重要交通口岸,貴州省三分之二的食鹽由此起運各地,茅台鎮因此名聲在外,隨着鹽業的發展,酒業也興盛起來。茅台酒隨鹽一道被馬幫運往外地,並逐漸名聲大振,漸漸聲望勝過了鹽業。據成書於清道光年間的《遵義府志》記載:"茅台酒,仁懷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稱第一。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清光緒年間,"茅春、茅台燒春、回沙茅台"已遠銷諸省,其獨特工藝也大體定型。
行政區劃
茅台鎮面積189.25 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4.2平方公里,轄5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茅台鎮下轄楊柳灣社區、國酒社區、河濱社區、南坳社區、觀音寺社區、岩灘村、桂花村、中華村、椿樹村、元木岩村、楊灣村、太坪村、上坪村。
2015年12月8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5〕294號批准撤銷茅台鎮、二合鎮、高大坪鄉建制,調整蒼龍街道、合馬鎮、三合鎮、大壩鎮部分行政區劃,設置新的茅台鎮,新設置的茅台鎮轄6個社區22個行政村,地域如下:原茅台鎮5個社區8個村、二合鎮1個社區2個村,蒼龍街道青草壩村,合馬鎮羅村村、大同村,三合鎮盧榮壩村,大壩鎮堯村,原高大坪鄉堯壩村。總面積達224.8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02412人,其中茅台城區人口3.1萬人。[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茅台鎮位於仁懷市城西13公里處的赤水河東岸,處於東經106°22′,北緯27°51′,依山近水,坐落在寒婆嶺下,馬鞍山斜坡上。
地質地貌
茅台鎮地處赤水河谷地帶,地勢低凹。赤水河周圍的大婁山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但在茅台河谷一帶,卻只有400多米。
茅台鎮的地層由沉積岩組成,為紫紅色礫岩、細砂岩夾紅色含礫土岩。茅台鎮地質地貌構造,主要是侏羅白堊系紫色砂頁岩、礫岩,形成時間已超過7000萬年,受海拔高度和岩石風化後成土母質的影響,茅台地區紫色土廣泛發育。這種土壤一般厚度50厘米左右,酸鹼適度。土壤中礫石和沙質土體含量高,滲水性很好,地下水、地表水通過紅壤層時,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被溶解,經過層層滲透過濾,形成清洌泉水。
氣候特徵
冬暖、夏熱、少雨,年均17.4℃,夏季最高溫度達40℃,炎熱季節達半年之久。冬季無霜期長,溫差小,年均無霜期多達359天。而年降雨量僅800-900毫米。日照時間屬貴州省內高值區,年可達1400小時。
炎熱、少風、高溫,使微生物群在此因而易於生長而不易被刮去,大量參與茅台酒的釀造過程。風速小,冬暖、夏熱、少雨、少風的特殊小氣候十分有利於釀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3]
經濟建設
1991年中央決定加強小城鎮建設後,從1992年起先後得到"全國小城鎮重點建設集鎮"、"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財政體制改革試點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等稱號及各項試點政策,使茅台鎮成為全省小城鎮建設的前沿陣地。
從1994年到2000年,通過三次大型的規劃調整,樹立了"發展特色產業,壯大特色經濟,建設特色城市"思想,對茅台鎮小城鎮建設進行了準確定位,加速了發展速度。
茅台鎮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實現16.5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003年實現16億元,鎮級財政稅收2003年實現2260萬元,增幅都在30%以上。
2008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63億元,實現鎮級財政收入4426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82元,經濟強鎮建設工作在遵義市排名第四。
截至2010年,全鎮地方財政收入3910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5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25元。
農業
茅台集團引導農民種植有機高粱,加快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的轉變,加大原料基地的建設力度。2006年至2008年,茅台集團共投入資金1103萬元建設高粱基地27萬畝,無償提供有機肥料230萬公斤;2009年,公司投入600多萬元資金,建立原料基地建設基金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加強訂單農業管理,使原料基地建設進入良性循環發展時期,保證農民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同時,為提高農民種植有機高粱的積極性,茅台集團堅持以遠高於市場平均價格的優惠條件收購本地的有機原料,確保農民增收,從1984年起,茅台集團堅持以遠高於市場平均價格的保護價格收購農民種植的有機高粱,僅此一項2003年以來,就要多支付收購款近1.6億元,使當地的8萬戶農民成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直接受益者。
為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和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適應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競爭力的需要,茅台集團不斷加大對國家級貧困鄉鎮龍井鄉、後山鄉等的幫扶力度,積極落實各項支農措施,除投入資金59萬元外,從2005年起,還有針對性地安排這幾個鄉鎮的30人到公司就業,人均創收14400元/年(不含福利),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間,從而使30個貧困家庭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公司積極參與"四在農家"創建活動,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茅台集團黨委主要領導分別在仁懷市魯班鎮、壇廠鎮、茅台鎮等地,實行定點掛靠幫扶,帶領處室負責人多次到幫扶點考察調研,提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環境"的創建思路。2006年以來,共向幫扶點投入資金300萬元,幫助建設項目155個。
公司黨委還組織5個基層黨組織結對幫扶仁懷市魯班鎮星河村和茅台鎮太平村,採取措施為貧困黨員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積極開展"萬個支部結對、萬名黨員幫扶"活動。從2003年至今,茅台集團每年還參加對貴州省銅仁地區江口縣的黨建扶貧工作,已投資160萬多元,建設項目10多個。
工業
鎮域內資源獨特,微生物體系奇異,具有得天獨厚的釀造環境,以盛產美酒而聞名海內外,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世界醬香型白酒主產區"、"中國酒都核心區"。
茅台鎮黨委、政府按照仁懷市委"生態立市、品牌強市、旅遊興市"戰略目標和"四色經濟"發展思路,充分發掘"茅台鎮"品牌優勢,嚴格按照"控制總量、杜絕新增、取締非法、安全環保"原則,規範發展酒業。茅台鎮年產醬香型白酒已達3萬噸,酒類品牌近千個,從業人員上萬人。
茅台鎮出產的貴州茅台酒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擁有悠久的歷史。茅台人為傳承"茅台文化"、打造"文化茅台",茅台人特釀造一種美酒為:"文台酒"。文台酒,是茅台名酒,也是茅台老酒,更是一瓶最有文化內涵的酒。
商業
茅台鎮內能源、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完善,醫療衛生、教育、金融、保險等社會服務機構健全。整個城區建設主要突出"三大文化"(酒文化、古鹽文化、長徵文化)的內在含義。按"三大文化"突出的三條主線所進行的區內工業區、商貿區、住宅區、旅遊區建設已具雛形,酒業為主,旅遊、運輸、建材、飲食服務等多業並舉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4]
交通
仁藺、茅習、遵茅、茅台高速公路在茅台匯聚。
貴陽金陽客運站及遵義忠莊客運站有發往仁懷的班車,6:00~19:00每30分鐘/班,貴陽至仁懷3.5小時車程,票價85元,遵義至仁懷1.5小時車程,票價40元,交通很方便。出仁懷市長途客車站,右側酒都大飯店外有全順車及中巴到茅台鎮,大概15分鐘車程,車費5元。如果從習水坐車到仁懷,中途要在茅台停車,從茅台鎮到仁懷的車隨時有。習水到仁懷的車,7:00~17:00,1.5小時/班,全程2.5小時左右,票價20~30元,視車型不同不等,桑塔納50元/人。到仁懷後,到仁懷客運站轉乘到茅台鎮的班車,車程為13千米。
旅遊
國酒門
國酒門是出入茅台鎮的門戶,位於鹽津河大橋的東端。國酒門為中國古典城樓式建築,兩側各立一根華表,一殿二亭四重檐,門樓上可供人們觀光遊覽。整個建築高大氣派,莊重華麗,象徵着國酒茅台源遠流長的歷史和享譽海內外高貴典雅的氣質。
天下第一瓶
國酒門東側的小山上,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7層樓高的茅台酒瓶,瓶內有螺旋樓梯可登高環眺。這個酒瓶被譽為"天下第一瓶"。
國酒文化城
國酒文化城由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近億元興建,位於茅台酒廠內。占地面積四十餘畝。建有漢、唐、宋、元、明、清及現代館共七個館,每個館均體現了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濃縮了中國五千年酒文化的輝煌及精髓,並反映了茅台酒的發展歷程。各式建築鱗次櫛比,連綿成城。館內陳列着各代酒禮、酒俗、酒技、酒故、酒史、酒文、酒詩及與酒有關的重要人物故事等書畫作品、雕塑、楹匾及實物,是中國酒文化的高品位綜合載體,是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館,已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其他
茅台鎮河濱地帶,建有紅軍烈士陵園和紅軍渡河紀念碑。[5]
所獲榮譽
2017年11月,茅台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閒基地"。
2017年11月,獲得2017第二屆博鰲國際旅遊傳播論壇2017年度文旅小鎮。
2018年10月8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9月11日,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 "2018中國西部鄉鎮綜合競爭力50強"。
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