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茅以升的主要成就
圖片來自 網易

[1]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主任,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座現代橋樑——「錢塘江大橋」。他採用「注水法」、「沉箱法」、「浮遠法」解決橋樑施工中的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布全國,他的名字和新建的這座橋也留在了全國各地。經過五年的努力,茅以升終於建成了現代錢塘江大橋。9月26日是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74周年紀念日。

錢塘江大橋始於1934年。當時,浙贛鐵路正在修建,為了與滬杭鐵路連接,錢塘江上必須修建一座橋。錢塘江是著名的險惡河流,水文地質條件極其複雜。其水勢不僅受上游山洪的影響,還受下游海潮漲落的制約。遇到颱風,江面往往波濤洶湧。錢塘江底流沙厚達41米,變幻莫測,故有「錢塘江無底」之稱。所以民間有句諺語「錢塘江不可能架橋」,工程技術界也認為錢塘江架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少年茅以升先生立志從事橋樑工作,後來在美國失去了事業。他在康奈爾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技術學院專攻橋樑,並獲得博士學位。他痛心地看到,祖國河流上的鋼橋都是外國人建的,他決心為中國人有所作為,建造自己的橋樑。於是,迎難而上,我被任命為橋樑工程處處長,請康奈爾大學的同學羅穎做總工程師。

建橋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打樁。為了穩固橋基,需要在9個橋墩上打入1440根木樁,穿過41m厚的淤泥,木樁立在石層上。沙層又厚又硬,輕者下不去,重者斷樁。受茅以升澆花將土衝出小洞的做法啟發,採用「射水法」將河水抽到厚硬泥沙上的深孔中再打樁,使原來一晝夜打樁增加到30個打樁,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大橋建設遇到的第二個難點是水流快,施工難度大。茅以升發明了「沉箱法」,即用鋼筋混凝土製成的箱口沉入水中,蓋在河底,然後用高壓氣體將箱內的水擠出。工人們在箱子裡挖沙子,這樣沉箱和木樁就逐漸融為一體了。在沉箱上建造橋墩。放置沉箱並不容易。起初,一個沉箱一會兒被河水沖向下游,一會兒被潮水推向上游,一會兒又匆匆上下。後來3噸的鐵錨改成了10噸,沉箱問題解決了。第三個難點是鋼樑的架設。茅以升採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漂浮法」。漲潮時,鋼樑用船在兩個橋墩之間運輸,落潮時,鋼樑落在兩個橋墩上,省工省時,進度大大加快。

目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