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琪斐
范琪斐(1965年10月15日-),台灣新竹縣人,具中華民國與美國國籍,為資深記者暨媒體人。一個生活在紐約二十多年的臺灣媒體人 a.k.a 著名資深駐美特派記者。[1]曾任TVBS、三立新聞駐美記者十餘年。3年前回台後曾為寰宇新聞台《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主持人,並在網路平台LINE TODAY上製作《TODAY 看世界》新聞節目。當《范琪斐的寰宇漫遊》結束後轉戰Youtube開新節目《斐姨所思》[2]
范琪斐過去在紐約生活20多年,是知名資深駐美特派記者,3年前她和醫生老公回到台灣定居,也開設新節目《范琪斐的寰宇漫遊》分享國際新聞。近日節目驚傳收攤,讓不少人十分震驚,不過她馬上推出新的網路節目《斐姨所思》,她還身兼製作人的身分。
范琪斐1980年代當時,她是法律系剛畢業的新鮮人,剛好解嚴、報禁解除,因此媒體業的工作機會突然爆發成長,因緣際會下選擇了「記者」這條路。范琪斐說,當年的記者一職「很刺激」,可以報導像是野百合學運這樣推動台灣民主的重大事件,隨時處在「歷史的第一線」。
她到了美國念書,輾轉做了中天、TVBS 的海外特派記者,一待就是二十餘年。擔任特派記者的歲月,范琪斐雖然享有不同於國內記者的優渥待遇,但卻常常要為了收視率追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花了大部分的精力在這上面,縮減處理真正重要的政治或社會新聞的時間。例如當時旅美棒球投手王建民很夯,范琪斐就跟著寫了 5 年的王建民,連王建民手上的手錶都被長官要求跟拍,讓她很是無奈。
再舉例,范琪斐曾在坎城獨家專訪到投身環保議題的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對她來說,她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才安排好這場專訪,應該會是舉足輕重的大新聞,也應該要成為范琪斐記者生涯中的代表作。沒想到專訪一出的當天,陳水扁女婿被逮捕的新聞鋪天蓋地而來,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專訪順勢被世人遺忘。「沒人記得我訪過高爾。」范琪斐難掩失望之情。
沮喪之下,范琪斐申請優退,提早回台灣,到三立新聞台製作國際新聞的相關節目。但她發現,雖然新節目能夠照著范琪斐想要的方式,播送重要的國際時事,收視率卻不盡理想。
“ | 「雖然能夠做我想做的國際新聞,但還是無法傳達到觀眾那邊,和他們仍然有距離。」 | ” |
范琪斐持續不斷嘗試其他可能性,後來也成立了粉絲專頁《范琪斐的美國時間》,這才發現,原來用社群可以有效降低與閱聽人之間的距離!透過不斷與網友溝通的過程中,她能深刻地了解觀眾到底在想甚麼,也因此從選題、編排新聞的思維上,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自此,她終於找到從事新聞業的理想之地——既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新聞,也有觀眾願意看、給予回饋。之後范琪斐又做了寰宇電視台《范琪斐的寰宇漫遊》、LINE《TODAY 看世界》兩個代表作。她說,《范琪斐的寰宇漫遊》融入了自己在網路世界學到的東西,把社群概念跨界到傳統媒體,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也讓寰宇電視台接觸到一群新的受眾。
目錄
從《范琪斐的寰宇漫遊》到《斐姨所思》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主持群包括范琪斐、何姍蓉、王晴蒂及鄒宗翰,節目風格創新風趣、觀點深廣兼納異溫層的意見,單元邀請名人、專家、網紅,帶入更多元觀點。四位主持人負責的內容也不一樣,動眼神經何姍蓉主講台灣議題,范琪斐稱她為「台灣特派員」,專門領導台灣議題,美少女張嘉玲負責生活化議題及解析網路社群最夯話題,資深駐美特派記者范琪斐與新加入的搞笑國際NEWS女神凱莉主持的形式像是辯論,范琪斐笑說:「我們是吵架的議題,一正一反的議題」,她說:「凱莉本身做喜劇的關係,所以她的部分會加入喜劇的元素」,讓整體節目更加豐富。[3]
粉絲紛紛納悶「為什麼要收掉」?據《自由時報》報導,范琪斐先前對《范琪斐的寰宇漫遊》十分用心,希望能讓年輕人了解國際新聞,還設計辯論橋段,內容都預寫並非即興瞎講,希望對台灣電視界有貢獻,昨坦言近3年來節目收視一直不盡理想,電視台希望能多討好分眾高齡收視的話題,不過節目收視群有很大部分是在網路,年輕族群支持度高,她強調要以國際議題為主,雙方達不到共識,因此去年10月就與電視台達成協議,節目收攤。[4]
范琪斐很清楚,節目畫下句點,最捨不得的是觀眾,其次則是失去每周經過製作過程可以和年輕朋友交流的機會,隨後她找來製作團隊,建議每周仍可固定聊聊新聞,大家都贊成,因此有了網路節目《斐姨所思》的誕生,她仍會繼續和觀眾分享國際大事。[5]
《TODAY 看世界》
而《TODAY 看世界》則完全使用新媒體的操作方式,完全打破傳統新聞產製的思維。對范琪斐而言,這是她第一個純數位的新聞節目;對 LINE 而言,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在台灣自製新聞類型專案,「兩邊都在磨一個新的東西」。《TODAY 看世界》是日更節目,高頻率更新養成了敏捷的團隊工作流程。
每天下午,作者們會將新聞議題與切角丟到 LINE 群組,大家一同投票出明天的主題,而 LINE 方的編輯也會依照後台數據、社群趨勢與經驗累積,提供選題的建議。接下來就讓作者們開始撰寫文稿,截稿時間是隔天早上 8 點。截稿後,由范琪斐親自與審稿人員一同審視文稿,改正錯誤資訊的地方,並且范琪斐也會在這個過程重新潤稿,並且加入觀點,讓文章脈絡更加完整、具深度。LINE 也會在這個階段加入審稿。當然,如果文稿品質不佳,或是有更重要的國際時事突然出現,范琪斐保有抽稿的最終權力。接著,范琪斐就會在工作室內搭建的攝影棚中,開始錄影。將檔案交給後製團隊後,就會在下午五點準時完成 LINE TODAY 的更新,以及晚上 8 點臉書粉絲專頁、12 點 YouTube 頻道的更新。
“ | 「有人會問粉絲頁的小編是誰?其實一直都是我。」 | ” |
為了與網友距離感更近,以及瞭解閱聽人的想法,臉書與 YouTube 頻道的留言一直都是范琪斐親自去閱讀、回覆。從大家的回應中,也能延伸出下次的選題。觀察再多,但偶爾還是會出現預測網友喜好失敗的狀況。例如三月底報導中國網紅流行試穿童裝的「BM 風」,原本覺得反應應該普通,沒想到卻很紅;而哥倫比亞的轉型正義新聞,原以為台灣人對轉型正義應該頗有感,沒想到點擊率卻很低。范琪斐認為,沒有完美預知社群趨勢的一天,只能盡力從動態中拼湊蛛絲馬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