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的圖片

茂:mào ㄇㄠˋ。《說文解字》:"茂,艸豐盛。從艸、戊聲 。"。

象六甲五龍相拘絞是戊之範式。艸、戊兩範式疊加。

艸象六甲五龍相拘絞是茂之範式

本義:草木旺盛。如:茂盛、豐茂 。

衍義:引申指"美,有才德"。如:茂士、茂才(即"秀才")。

衍義:有機化合物,環戊間二烯的簡稱。無色液體,用來制農藥、塑料等。

衍義:古同"懋",勉。 古通"懋"同"懋"

衍義:又用作姓

茂(讀作mào)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茂

拼音; mào

部首; 艹

字碼; 8302

五筆; adxy(98)adnt(86)

倉頡; tih

鄭碼; ehm

筆順; 12213534

字級; 一級字

平水韻; 去聲二十六宥

注音; ㄇㄠˋ

總筆畫; 8

部外筆畫; 5

四角碼; 44253

外文名稱; luxuriant

結構; 上下結構

字形演變

統一規範簡化為"茂"。

形聲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圖1),《說文》小篆文字其上部分像兩棵草的形狀,下方是"戊"的篆體文字。而到了漢代時期(圖2),上方像是兩個"山"字,下方的"戊"字與篆體文字相比,漢代文字更加的接近現代漢語書寫。漢代時期以後,沒有很大的變化,直至發展到了現代漢語。

從艹,戊聲。本義是指草木驚盛。《說文》:茂,豐盛。"《玉篇・部》:"茂,草木盛。引申之又可指盛、美。《集韻·厚韻》:"茂,美也。"《詩·小雅·南山有白》樂只君子,德音是茂。鄭玄"茂,盛也。"又可指優秀。《禮記禮運》:"與三代之英。孔額達引《辨名記》:"倍人曰茂,十人日選,倍選俊,千人英。"(白於藍)

詳細釋義

茂 mào

〈形〉

(1) (形聲。從艸,戊聲。本義:草木繁盛)

(2) 同本義 [luxuriant;thick]

茂,草豐盛也。--《說文》

草不潰茂。--《詩·大雅·召卬》

種之黃茂。--《詩·大雅·生民》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3) 又如:茂英(繁盛的花朵);茂苑(花木茂盛的苑囿);茂育(滋長繁盛);茂實(豐盛的果實。也指草木長得茂盛並結果實);茂遂(繁榮滋長)

(4) 大;盛大 [magnificant;grand]

德音是茂。--《詩·小雅·南山有台》。箋:"盛也。"

桐生茂豫。--《漢書·禮樂志》。注:"茂豫美盛而光悅也。"

以旌茂功,以慰劬勞。--《三國志·吳志》

(5) 又如:茂世(盛世);茂業(偉大的功業);茂緒(盛大的事業);茂豫(美盛而有光彩;比喻昌盛安樂)

(6) 美好;優秀 [outstanding;fine]

子之茂兮。--《詩·齊風·還》。傳:"美也。"

廣延茂士。--《漢書·朱邑傳》

茂材異等。--《漢書·武帝紀》。應昭注:"舊言秀才,避光武帝諱稱茂才。"

出文多者,才知(智)茂。--王充《論衡》

(7) 又如:茂士(優秀的人才);茂異(茂美特異。指優秀出眾的人才);茂科(科舉名。即賢良方正科);茂年(盛壯之年);茂齡(壯年)

〈動〉

(1) 通"貿"。買賣 [trade]

商以足用,茂遷有無。--《漢書·敘傳下》

(2) 通"懋"。勸勉 [advise and encourage]

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易·無妄》

常用詞組

茂才、茂密、茂親、茂盛、茂叔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 莫候切

艸豐盛。從艸戊聲。

說文解字注

艸木盛皃。依韻㑹訂。茂之引伸借為懋勉字。從艸。戊聲。莫ࠋ�切。古音在三部。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楙。《唐韻》《集韻》《韻會》並莫ࠊ�切。音懋。《說文》:草豐盛。《詩·小雅》:如松柏之茂。《易·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注:茂,盛也。

又《詩·大雅》:種之黃茂。注:茂,美也。《前漢·吳王濞傳》:歲時存問茂才。注:美材之人。

又《爾雅·釋詁》:茂,勉也。《周語》:先王之於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

又《白虎通》:五人曰茂。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茂陵。注:本槐里之茂鄉。

又姓。《正字通》:漢有沮陽令茂眞。

又與懋通。《前漢·董仲舒傳》:《書》雲:茂哉,茂哉。

又《正韻》:音畝。《前漢·班固敘傳》:支葉碩茂。師古注:茂,莫口切。

又《詩·本音》:子之茂兮,讀耄。古茂、卯同音,故《史記·律書》雲:丣之為言茂也。

又《毛詩古音考》:音每。魏武《步出東門行》: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又《韻補》滿補切。音母。《易林》:當夏六月,枝葉盛茂。鸞鳥以庇,召伯避暑。

又莫故切。音暮。白居易詩:有木名櫻桃,得地早滋茂。葉密獨承日,花繁偏受露。

又《正字通》入曷韻,音末。周武王《筆銘》:毫毛茂茂,䧟水可脫,䧟文不可活。

《直音》作茂。 茂字從艸作。[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