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南河镇
英山县南河镇是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别行政单位。地处大别山南麓,风景秀丽的白莲河畔,与浠水蕲春毗邻。境内土质肥沃,物藏繁博,山场、矿产、陶土、山野菜等资源尤为丰富。南河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大别山物资进出的要道。南河镇镇政府驻二分湾,人口18995人(2017年),面积76.71平方千米(2017年)。[1]
中文名称: 南河镇
外文名称: Rio do Sul
别 名: 南河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 20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713
地理位置: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
面 积: 76.71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18995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段氏府宅 灵芝桥
车牌代码: 鄂J
目录
建制沿革
南河镇1949年为县七区,
1958年建卫星公社,
1960年改南河区,
1975年改南河公社,
1987年设南河镇。位于县境南端,距县府24公里。
行政区划
南河镇下辖20个行政村。
更新村、关堰口村、王家道村、薛家畈村、界碑石村、横山冲村、瓦寺前村、二分塆村、油铺塆村、灵芝村、大屋畈村、黑石寨村、坪上塆村、麻园墩村、傅家坊村、亭子岭村、四口冲村、四安寨村、花屋沟村、泡桐坳村
自然环境
土壤
草盘地镇境内地壳以大别山古老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土壤母质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全县共有五大土类,十一个亚类,二十三个土属,八十九个土种。其中黄棕壤占总面积的86.97%,水稻土占总面积的12.29%,其他土类共占0.74%。
气候
草盘地镇属长江中下游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全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有灾害。全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全县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3℃,无霜期缩短3.5天。年平均气温16.4℃,1月平均气温3.6℃,7月平均气温28.5℃。全县极端最低气温—13.5℃,极端最高温度42.0℃。全县全年平均无霜期241天,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
全镇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403毫米,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年降水量的70%集中与4—8月。其中:春季占29.8%,夏季占45.1%,秋季占16.2%,冬季占8.9%全县年平均降雨日133.1个,暴雨日5.1个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6.1小时,80%的年份大于等于1892.7小时。其中全县四季辐射量分别为:春季26.2%,夏季35.2%,秋季22.8%,冬季15.8%。
自然资源
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红芋、棉花和食用油料。境内有丰富的铁砂、石英石、大理石、长石等矿产资源。.
文化教育
南河中学位于英山之南,与浠水相邻,濒于白莲湖畔,群山环望,环境宜人。校园面积45亩,现有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一幢,教师宿舍楼两幢。在校学生500人,教职工59人,专业教师55人,其中本科学历25人,专科学历35人。学校装备了微机室,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以及藏书一万二千多册的图书室。已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硬化路面800余平方米。
南河中学创办于50年代的南河职中,始称英山县四中,1965年后改办初中,即瓦寺前中学。它曾是英山县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曾是黄冈市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一流的教学质量闻名遐迩。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这儿毕业的学子中,考中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有40余人,45人考入黄冈市重点中学,1000余人录取县一中,还有不计其数的考入各类中专、高中等。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或树丰碑于乡亲肺腑,或成大名于异域他乡。
经济概况
主要的经济作物是茶叶和稻谷,茶叶仍在不断发展。英山县南河镇石材丰富,这里的花岗石墓碑等石材工艺品源源不断通过本省及邻省口岸远销日本、韩国等国。 南河镇位于白莲河河畔上游,境内矿石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大,利用率高,仅优质花岗石就有20多个品种,被誉为“鄂东石材城”。
南河镇是开放开发、投资兴业的热土。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镇区在英山、浠水,蕲春三县交界的咽喉位置,水陆交通便利。英浠公路纵贯全境,与武(汉)黄(梅)高速、武(汉)英(山)公路相连,距京九铁路浠水站40公里、长江码头60公里、天河机场100公里,已融入一小时武汉经济圈。境内资源丰富,已发展茶叶7500亩,板栗10000亩,药材5000亩,蕴育着高品位,易开发的花岗岩2亿立方米,大理石5000万立方米,长石200万吨,拥有“沁泉春”知名茶叶品牌和具有绿色产品认证、原产地认证的“一鸣”牌土鸡蛋。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以诚招商,以服务招商,先后引进上海、福建、浙江等地16位老板投资9800万元兴办石材厂16家,产品远销安徽、浙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27600万元,利税2300万元。已经形成“石材产业大镇、畜牧产业强镇、茶叶产业重镇”雏形。
南河人民勤劳朴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社会和谐稳定。是投资创业的热土,旅游休闲避暑圣地。
历史文化
我镇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峰秀林奇。北眺碧波荡漾的大同水库,南望波光粼粼的白莲河,沃野千亩的瓦寺前大畈横卧其间,四周幢幢白砖红瓦的农家楼房掩映在翠绿的松竹之间,给人一种如诗如梦的美妙感受。千年古镇蕴育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道教圣地大祖庙在海拔千米的仙人台之巅,黑石寨上的古城墙,诉说着古人抗击侵略的英雄历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指挥部旧址段氏府焕发着新春,英山县第一位知县段朝立墓仍供后人敬仰。刘伯承、邓小平、徐海东、张体学等将领转战南河的英雄事迹,被一代又一代人传诵…….是旅游观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
风景名胜
段氏府
段氏府宅位于英山县南河镇瓦寺前灵芝村,距县城25KM,系光绪年间湖北省候补知县段昭灼府第及园。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光绪二十四年段润霖续建。建筑占地面积1743平方米,建筑面积2605平方米。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段氏府不仅是一处革命遗址,且建筑艺术也是非常完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的,该建筑占地面积1743平方米,建筑面积2605平方米,建筑布局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按八卦方位为二十四向。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对称,主体建筑由中央大厅、东西厢房阁楼书屋组成,大小房间99间,天井17个,房间通道纵横交错。整体结构采用了木结构,屋架和承重墙围合的构造方式。木构架采用的穿斗尾架的变形形式,即大梁穿斗、柱不落地、很有地方特色。屋顶系小青瓦两坡顶,组合大小纷呈,高低错落,变化多端,房屋内镂雕,绘画相应成辉,石作瓦作和装修部份极具装饰性,浓缩了当时建筑艺术的精华,整个建筑的排水系统全在地下,雨停水干,百多年来从未堵塞过,可见当时的设计是相当科学的。建筑内冬暖夏凉,其最显著的特点,犹如现代建筑母题设计,即以某一种建筑符号或形式重复使用,以使建筑艺术造型彼此呼应协调,无论是天花、门前还是脊饰、彩画外框造型都是如此。
英山南河段氏府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黄冈市唯一一处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群,由于时间比较长,整个建筑群都不同程度存在破损,局部破损严重。为复原清末民初极具特色的英山民居风貌,国家文物局于2014年,投资200多万元将其整体修复。5月完成整休,不久就可以向外界开放。
革命遗址英山“段氏府”革命遗址刘邓大军宿营地-英山“段氏府”这座美丽的庄园,在革命战争年代承载着光荣的历史使命,从1931年至1941年期间,红二十七军、红十五军、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以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多次宿营和成立临时战斗指挥部,1931年农历6月18日,苏维埃红四军区政府在此成立。1932年建立过保卫局,解放初至1955年是英山县第七区公所所在地,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31年9月4日,红四军军长徐海东,政委曾中生移驻英山县鸡鸣河,曾中生在李任彬住宅主持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后,又移驻段氏府。1940年5月,田月光建立秘密便衣队,在瓦寺前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段氏府成为宿营中心。1941年11月4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野司机关警卫战士350人转战英山,在段氏府宿营并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战略部署,15日到英山县城关在南门河滩召开大会,后开进罗田石桥铺村。刘伯承夫人汪荣华同志率部在段氏府驻扎三个月。1946年9月19日,张体学率独立二旅3000多人,从英山向罗田开进时,遭遇落岑河埋伏的敌十三旅的阻击,牺牲200人,20折回段氏府休整,在战争年代作为鄂东党政军工作中心所在地的段氏府一次次完成的历史任务,为英山这块红色的士地增光添彩而做出了贡献。
灵芝桥
灵芝桥位于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灵芝村东820米处,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建于光绪25年,由段氏府捐资修建。古桥保存完好。古全部由花岗石块建造,是灵芝村,坪上垸两村村民来往的交通要道,至今还在使用。
灵芝石桥位于南河镇灵芝村东820米,桥面距离河面3米,桥面由35根2.5米,宽0.3米的石条铺成。桥面通宽1.7米,桥长42米。桥面为七墩八孔式,立柱墩,条形桥面,整座桥墩均用方形及三角形石块砌成棱子形。
根据桥梁雕刻文字记载,该桥建于光绪25年,由段氏府捐资修建。该桥保存完好,有一定历史意义。是灵芝村,坪上垸两村群众来往的交通要道。
段朝立墓
段朝立墓位于湖北省英山县南河镇坪上塆村东北向约150米处。段朝立是英山县历史上首任知县。墓冢座西北朝东南,墓碑是变质岩麻石,碑通高1.05米,宽0.7米,两侧为阳刻缠枝花纹饰,碑中间为灵牌式华盖、立柱、座基图案有三部分组成,坚式直排三行文字为:首行“洪武囗囗囗”。中行“英山县知县段公朝立之墓”字样。末行字迹不清。根据《英山县志》记载:咸淳三年(1267年)段朝立以罗田东治河乡僻民劳奏于朝,请另置司以统之,宋高宗准奏,于咸淳六年(1270年)设英山县。
著名人物
段朝立(1228-1275)号奠安,湖北英山三吴乡人(今属湖北英山南河瓦寺前),生于1228年(宋理宗绍定元年)逝于南宋恭帝(赵显)德右元年(1275年)。段朝立是英山县历史上首任知县。
幼年随其父段文聪读书,能诗文,有才略,后举孝廉,选入太学。景定中(1260-1264年),朝廷委任段为沿江制置使。当时,四方多事,朝立遂谋划归保乡里,招集农民丁壮驻仙人台,立堡树栅,盗贼不敢犯。1267年(宋度宗咸淳三年),以罗田县东直河乡地僻民劳,奏请朝廷,另设专司统治。1270年(咸淳六年),宋度宗赵祺准其奏,割罗田县东直河乡始建英山县,并命段朝立知县事。次年公廨建成,朝立率邑人竭力抵抗元军南侵,保障地方,至南宋恭帝(赵显)德右元年(1275年),知蕲州事管景模,知六安州军事曹景明,先后投降元朝,段仍坚持抵抗。病逝时年仅47岁,邑人建“邑候祠”(已毁)祀之。
视频
英山县南河镇薛家畈高二村舞蹈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