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苦槠〔学名: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Lindl.)Schott.〕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是山毛榉目,壳斗科,锥属乔木,高达15米,胸可达50厘米,树皮浅纵裂,枝、叶二列均无毛。通常一侧略短且偏斜,叶片革质,花序轴无毛,雄穗状花序通常单穗腋生,壳斗有坚果偶有2-3个,近圆球形,顶部短尖,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4-5月开花,10-11月开始结果成熟。

分布中国长江五岭以北各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也能耐阴;喜深厚、湿润土壤,也耐干旱、瘠薄。生于密林中,常与杉、樟混生,村边、路旁有栽培。该种为常绿乔木,树冠浓密,圆球形,观赏价值很高,抗CO 等有毒气体,可用于园林绿化。苦槠树叶为厚革质,兼有防风、避火作用,鲜叶可耐425℃的着火温度,还是很好的防火树种之一。苦槠果实的外表与板栗类似,种仁富含淀粉,浸水脱涩后可制成苦槠粉,进一步加工可制成苦槠豆腐、苦槠粉丝、苦槠粉皮、苦槠糕,是防暑降温的佳品。苦槠木材浅黄色或黄白色。结构致密、纹理直,富有弹性,耐湿抗腐,是建筑、桥梁、家具、运动器材、农具及机械等的上等用材。同时,苦槠的枝丫为优良的食用菌培养材料。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5-10米,稀达15米,胸径30-50厘米,树皮浅纵裂,片状剥落,小枝灰色,散生皮孔,当年生枝红褐色,略具棱,枝、叶均无毛。[1]

叶二列,叶片革质,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兼有倒卵状椭圆形,长7-15厘米,宽3-6厘米,顶部渐尖或骤狭急尖,短尾状,基部近于圆或宽楔形,通常一侧略短且偏斜,叶缘在中部以上有锯齿状锐齿,很少兼有全缘叶,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微凸起,上半段微凹陷,支脉明显或甚纤细,成长叶叶背淡银灰色;叶柄长1.5-2.5厘米。

花序轴无毛,雄穗状花序通常单穗腋生,雄蕊12-10枚;雌花序长达15厘米。

果序长8-15厘米,壳斗有坚果1个,偶有2-3,圆球形或半圆球形,全包或包着坚果的大部分,径12-15毫米,壳壁厚1毫米以内,不规则瓣状爆裂,小苞片鳞片状,大部分退化并横向连生成脊肋状圆环,或仅基部连生,呈环带状突起,外壁被黄棕色微柔毛;坚果近圆球形,径10-14毫米,顶部短尖,被短伏毛,果脐位于坚果的底部,宽7-9毫米,子叶平凸,有涩味。花期4-5月,果当年10-11月成熟。

主要价值

防火

在与火灾的长期斗争中,人类探索出运用森林自身阻止大火蔓延的方法,这就是绿色植物阻隔法。担此重任的植物,从花草到树木,品种较多,而苦槠树干通直,树冠浓密,叶片较厚,革质,耐火,萌芽力强,因此苦槠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理想的树种,2009年到2011年的3年来,用苦槠容器苗共营造宽9-12米的生物防火林带125千米。

林业

⑴苦槠属常绿乔木,是中国珍贵的阔叶树种,也是中国南方主要的用材林树种,与马尾松、杉木、湿地松等树种混交造林,病虫害即少,又能起到良好的森林防火作用。

⑵苦槠树枯落叶多,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是营造水源涵养林的先锋树种。

⑶苦储树具深根性,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对陡山、瘠薄山及芒草山,都能适应生长,2009年到2011年的3年来,用苦槠容器苗共营造阔叶林工程造林190h㎡。补植造林482.6h㎡,使大面积荒山造林一次性成活率提高了30%以上,促进幼苗提早进入速生期、提早郁闭,促进春季造林成果。

城市

苦槠树干高耸,枝叶茂密,四季常绿,寿命长。四季常绿,宜庭园中孤植、丛植或混交栽植或作风景林、沿海防风林及工厂区绿化树种应用。 因此在创建森林城市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工业

苦槠为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组成树种,木材生长轮和心边材区分不明显,纹理直,结构细密,材质坚韧,富有弹性,耐湿抗腐,可作建筑、桥梁、运动器材、家具、农具等用材,因此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食用

种仁(子叶)是制粉条和豆腐的原料,制成的豆腐称为苦槠豆腐。

同时,苦槠树的坚果含淀粉,浸水脱涩后可做苦槠豆腐、苦槠粉皮、苦槠粉丝、苦槠糕等多种原生态食品,深受人们青睐,苦槠通气解暑,去滞化淤,特别是对痢疾和止泻有独到的疗效;腹泻只要喝上一碗苦槠羹,基本上都能够止住腹泻。

产地生境

产中国长江以南五岭以北各地,西南地区仅见于四川东部及贵州东北部。见于海拔200-1000米丘陵或山坡疏或密林中,常与杉、樟混生,村边、路旁时有栽培。喜阳光充足,耐旱。模式标本采自福建。

栽培技术

采种

选择二十至四十年生的健壮母树,在10月下旬当壳斗呈茶褐色时,即为成熟。挑选籽粒大、种仁饱满、种壳光亮、无病虫害的坚果留作种子,如不立即播种可混沙贮藏。种子含水量高,若失水过多会使种壳纵裂,丧失发芽力。但沙藏时也不宜过湿,可与干沙混合,藏于避风处。种子千粒重1.1-1.4kg,发芽率70%-85%。

育苗

圃地宜选择较为肥沃湿润的砂壤土,经深耕细耙后筑畦。可随采随播,但在鼠害严重或者早春幼苗萌芽出土时有冻害的地区,可用湿润细沙贮藏到翌年春播种。采用条播,每1米播种沟播20粒,播种量约900kg/h㎡。播种时果脐向下放置土中,覆土厚2-3厘米,然后盖草。种子采后即播的翌春3月出土,春播的则在4-5月出土。

一年生苗高15-20厘米,因苗木主根粗而须根少,移植常不易成活,需通过截根移植以促进须根发育。幼苗不耐强烈阳光,需遮荫。待出苗较整齐后,揭去覆盖芦萁,搭上荫棚以利苗木生长,一般在5月上旬揭草,7月下旬搭荫棚。搭棚遮荫的明显比没遮荫的苗木生长旺盛,适时浇灌水、追肥,促进苗木生长。土壤较干时灌水于苗床沟内以润湿苗床。一般在6月中旬、下旬和9月上旬追施复合肥,每0.3kg肥对50kg水浇施,适时除草。为促进苗木须根生长,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于8月中下旬进行切根处理,处理后须根明显更发达。

造林

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各地(不包括西南地区和五岭南坡以南)海拔1000米以下的深厚、湿润的中性和酸性土壤上生长较为适宜。山区或丘陵、红壤或黄红壤土均可造林。伴生树种可选木荷、马尾松、甜槠、毛竹、青冈栎,也可营造纯林。整地方式主要有块状整地。在生产上采用最广泛的是全刈穴垦,穴的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40厘米。人工林的定植穴密度,依据培育目的而定。采用三年生以上苗木植苗造林。用材林一般控制在3000-3300株/h㎡,株行距1.7米×2.0米或1.5米×2.0米;果用林一般控制在300-450株/h㎡,株行距4米×5米或5米×6米。此外,还应根据坡度大小而定,在坡度较大时,密度可大些,反之密度宜小些。亦可与杉木或马尾松混交,比例与方式可根据造林目的加以确定。一般在春季造林,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气栽植。栽植时适当修剪部分枝叶及过长主根,做到随起苗、随打浆、随造林,并做到根舒,苗直,打紧,适当深栽。

抚育管理

土壤管理:苦槠造林后3-4年内幼林生长较慢,易遭杂草压盖而影响成活和生长。因此,造林后3-4年内应加强抚育管理,幼林郁蔽前一般每年锄草并松土2次,第1次抚育在5-6月,第2次抚育在8-9月。待郁蔽后林木出现分化时,应视培育目的不同进行分次疏伐。

肥水管理:二年生以上苗木定植前的移栽苗床可深施部分基肥,用复合肥450kg/h㎡左右,或施腐熟的农家肥2250-3750kg/h㎡,但必须深翻拌匀或种植穴外围沟施。苗木生长期每间隔15天左右施肥1次,施复合肥或氮肥75-105kg/h㎡,或与农家肥交替施用,尽量做到少量多次,并可利用降雨天气在中小雨前撒施,但不要沾苗,不能在大雨前施肥,以免被雨水冲走。9月下旬起停施氮肥。水分管理以沟不积水、苗圃能灌能排、土壤疏松湿润为宜。夏天高温干旱注意浇灌,以一次灌透,时间以傍晚夜间土温下降后为好。

光强影响:

不同生长光强对苦槠幼苗的生长量影响较大。不同光照苦槠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明显,弱光会影响苦槠苗木的生长,造成苗木低矮,质量下降。

适当遮光的叶片其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全光照高,这是因为全光照条件下叶片吸收的过剩光能使得部分激发态的叶绿素不能及时通过激发能传递和光化学反应予以猝灭,与环境中的分子氧反应,生成单线态氧,引起叶绿素的漂白,从而使得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但是如果在光照强度很弱的环境条件,则有可能不利于叶绿体的发育,从而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苦槠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与其所处的光环境有关。15%生长光强下最高,其中9月叶绿素相对含量较高。不同月份苦槠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对生长光强的响应有所不同。无论5月与9月,随着生长光强的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降低,其中在9月,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的叶片有较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15%生长光强下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全光照和40%生长光强;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也随着生长光强的降低而下降,说明苦槠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对生长光强的变化有很强的可塑性。无论是5月与9月,在15%生长光强下苦槠叶片的显著高于全光照,而9月时与全光照差异不显著,苦槠生长量及光合生理参数的试验研究可以看出:苦槠能够成为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优势树种在于它对生长光强的适应性,低光环境下它有较低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较大的表观量子效率和光化学效率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证明它有充分利用低光光环境的潜力,但低光会影响苦槠苗木的生长。

病害防治

一般情况下二年生以上苗木病虫害较少,且以常见的病虫害为主,虫害轻微的可不予杀灭,对苗木生长影响不大。病虫害防治方法参照常规综合防治方法,主要为清洁林地,清除虫卵、蛹和病菌。在必要时也可用药物防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