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
苛 |
苛(讀作kē、hē)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戰國時期文字。 "苛"字本義是小草叢生的樣子。《史記·韓長孺列傳》中說"今太后以小節苛禮責望梁王。"這裡的"苛"引申指煩瑣、細碎。後也指苛刻、狠虐。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苛
拼音; kē、hē
部首; 艹
五筆; askf
字級; 一級字(編號1001)
注音字母; ㄎㄜㄏㄜ
平水韻部; 平聲五歌
統一碼; 基本區 U+82DB
總筆畫; 8
結構構型; 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苛"字始見於戰國時期文字(圖1)。其上下結構較為分明清晰。發展到《說文》小篆文字(圖2)時,其上面的"艹"變成了像是兩顆挨着的小草形狀,下面的"可"字最後一筆是像一個尾巴的形狀。到了漢代文字時,與《說文》小篆文字相比,只有"可"字最後一筆不同,漢代文字的書寫是向內彎曲的。此後發展就沒有很大變化了,直至發展到了現代漢語。
"苛"字是形聲字。由"艹"和"可"字組成。《說文·艸部》中說"苛,小艸也。從艸,可聲。"艹"表義,篆書之形像草,"可"表聲。本義為小草叢生的樣子。《玉篇·艸部》:"苛,小草生貌。"這裡的"苛"指細草叢生之貌。因小草多而顯得雜亂,故又引申指煩瑣、細碎。由於要求過於繁細,故又引申指苛刻、狠虐。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 乎哥切
小艸也。從艸可聲。
說文解字注 小艸也。
引伸為凡瑣碎之稱。
從艸可聲。
乎哥切。十七部。
宋本廣韻 胡歌切,平歌匣 ‖可聲歌1部
苛,政煩也。怒也。《說文》曰:"小艸也。"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說文》:小草也。
又《廣韻》:政煩也。《禮·檀弓》:苛政猛於虎。《前漢·高帝紀》: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師古注》:苛,細也。
又《禮·內則》:問衣燠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爾雅·釋言》:苛,妎也。注:煩苛者,多疾妎。
又《周禮·春官·世婦》:大喪,比外內命婦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罰之。注:苛,譴也。
又《晉語》:朝夕苛我邊鄙。注:苛,擾也。
又《素問》:苛疾不生。注:苛,重也。
又揚子《方言》:苛,怒也。
又姓。《正字通》:漢苛異。
又上聲。《類篇》:下可切,音荷。急也。
又《集韻》虎何切。《羣經音辨》呼多切。$音呵。苛察也。鄭康成《說禮》:司關掌苛察奸人。《前漢·王莽傳》: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苛之。
又《集韻》黑嗟切。義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