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子
苕子是一年生或越年生的豆科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東西兩半球的溫帶地區得名與其生長特性有關。因該草的種子在4攝氏度就可以破土萌生,故早春時就可見該植物的苗。我國常用的種類主要有光葉苕子、毛葉苕子、蘭花苕子等。毛葉苕子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區以及蘇北、皖北一帶,一般用於稻田複種或麥田套種,也常間種在中耕作物行間和林果種植園中;主要品種有土庫曼毛苕、徐苕1號、徐苕3號、瀘3-1等。[1]
目錄
簡介
蘭花苕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尤以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省較為普遍,一般用於稻田秋播或在中耕作物行間間種;主要品種有嘉魚苕、東安苕、油苕、花苕等。
光葉苕子一般適合我國南方和中部地區種植;主要品種有早熟光苕、桂早苕、雲光苕等。
外觀特徵
萌發時子葉留在土中,胚芽出土後長成莖枝與羽狀複葉。主根明顯,側根多,主要密集在30厘米左右的表土層,根部着生根瘤。莖方形中空,基部有3~5個分枝節,每個分枝節產生分枝3~4個。莖蔓長達2~3米,匍匐或半匍匐生長,自然高度40~60厘米。葉片偶數羽狀複葉,每個複葉上有小葉5~10對,小葉橢圓形,複葉頂端有卷鬚3~5個。藍花苕子葉色較淡;光葉苕子莖葉長有稀而短的茸毛;毛葉苕子葉色較深,葉片較大,莖葉有濃密的茸毛。
苕子為總狀花序,由葉腋間長出花梗,每梗上開小花10~30朵為一個花序,單株花序數達200個左右。
莢果短矩形,長2~3厘米,寬0.6~1厘米,每莢有種子2~5粒,種子圓形,多為黑褐色。
分布地區
苕子又叫藍花草子、苕草、苕豆,肥田草、野碗豆,冬巢菜等。 苕子在我國南北方果園作為綠肥栽培利用的歷史很久,是果園中重要的綠肥作物之一。目前,果園中栽培較多的有三種類型,即毛葉苕子、光葉苕子和普通苕子。毛葉苕子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光葉苕子主要分布在黃淮及長江流域,醬通苕子是地方良種,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江蘇、江西等省。
播種季節
苕子以秋播為主,華北、西北地區也可以春播。苕子的一生分出苗、分枝、現蕾、開花、結莢、成熟等幾個階段。適宜的發芽溫度為20℃左右,出苗後有4~5片複葉時,莖部即產生分枝節,每個分枝節產生數個分枝。苕子出苗後10~15天根部形成根瘤。分枝盛期一般在返青至現蕾期間。秋播苕子在早春氣溫2℃~3℃時返青,氣溫達15℃左右時現蕾,現蕾期一般在4月中到5月上旬。開花的適宜溫度為15℃~20℃,開花順序從下向上。苕子的結莢率不高,結莢數一般只占開花數的5%~15%左右。
地域差異
溫度要求
苕子的抗寒性強於紫雲英、箭豌,長江中下游地區苕子幼苗的越冬率很高。苕子耐旱不耐漬。光葉苕子在耕層土壤含水量低於10時出苗困難,達到20%時出苗迅速,30%時生長良好,大於40%時出現漬害。土壤水分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0%~70%時對苕子生長最為有利,如達到80%~90%則根系發黑而植株枯萎。
苕子對磷肥反映敏感,在比較瘠薄的土壤上施用氮肥也有良好的效果,南方地區施用鉀肥效果明顯。
土壤要求
苕子對土壤的要求不高,砂土,壤土,粘土都可以種植,適宜的土壤酸鹼度在pH值5~8.5之間,在土壤全鹽含量0.15%時生長良好。耐瘠性很強,在較瘠薄的土壤上一般也有很好的鮮草和種子產量,因此適應性較廣,是改良南方紅壤、北方花鹼土、西北砂土的良好種類。
種植品種
種植苕子,首先應選擇適應性強的品種,南方溫暖多雨,以生育期短的光葉苕子、藍花苕子為好;華北、西北地區嚴寒少雨,以生育期較長、抗逆性強的毛葉苕子為主。
播種時間
作越冬綠肥時,應適當早播,華北、西北地區秋播在8月,淮河一帶在8~9月,江南、西南地區在9~10月比較適宜。播種量3~5公斤/畝。播種時最好基施磷肥(過磷酸鈣10~20公斤/畝),可大幅度提高鮮草產量。莖葉幼嫩,適口性好,鮮草中的蛋白質含量與苜蓿、三葉草相似;用作青飼的宜在盛花期刈割,用作調製乾草的宜在莢期刈割;種子大,產量高,含蛋白30%,粉碎後可作精料用。毛苕子莖葉較細,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均較豐富,營養價值高於普通苕子,在現蕾期前營養價值最高。普通苕子和毛苕子的種子中均含有配糖體,作精料時應先用溫水浸泡24h後再煮熟,可除掉有害物質。不可大量、長期、連續飼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