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軾《雨中游天笙靈感現音院》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蘇軾

雨中游天笙靈感現音院》這首詩約寫於宋元祐年間,是蘇東坡出任杭州知府,數次遊覽天竺三寺留下的詩篇之一。杭州靈感觀音院,五代時所建。宋仁宗時,因禱雨有應,賜名「靈感觀音院」,祀觀音菩薩。全詩描寫的是:農家的採桑、田務皆需天氣晴和才能做好,然而老天無情,雨聲浪浪,農夫桑女滿懷焦灼,觀音菩薩卻高高在上,漠不關心!表面上是責備神像土偶的無知,實際上是諷刺「為民父母」的地方官吏的不恤民情。蘇軾是個關心百姓疾苦、敢於說話的人,他後來因詩而獲罪下獄(即「烏台詩案」),幾乎送了性命,正是起因於他的這種仁民愛物、敢於直言的性格。[1]

目錄

原文

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

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注釋

浪浪:形容雨聲。

耒:古代一種農具。

譯文

蠶要吐絲——須採桑,麥子半黃——盼陽光,太陽在哪?何處採桑?山前山後大雨嘩嘩響。農夫不能把耒下田,婦女眼巴巴閒了籮筐。你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卻無憂無慮高高在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