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百步洪》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原文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崄中得乐虽一快,何意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尚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𫍢𫍢师所呵。
注释
凫:野鸭。
隼:猛禽。
骏马:良马。骏,疾驰之意。
委蛇:曲折的样子,这里是从容自得之意。
𫍢𫍢:争辩声。
师:指参寥,宋代诗僧,东坡的好友。
译文
乱石激浪的百步洪呀,湍急陡落,悬流跳波,南行的轻舟一旦下水,就成了激流中的飞梭。水手一声惊叫呐喊,惊起水边的野鸭、大雁,石丛里航道狭窄如一线,乱石争着要把小船磨穿。飞船呵,像那狡兔仓皇逃脱,像那飞掠的鹰隼倏然直落,像那奔驰的骏马来天外,惊天动地冲下千丈坡。像那崩断的琴弦不可恢复,像那脱手的箭镞再难把握,像那闪电在云缝里穿插,像那露珠在荷叶上滑落。四围群山在晕眩里旋转,惊风呼啸在耳畔掠过,激流飞湍泛出泡沫层层,暗中生出千百个漩涡。请不要满足于险境中的快感和愉悦,这和那位向海神夸口的河伯没什么区别。人的生命随着自然来去,时光如逝水,不舍昼夜;意念飞动岂受时空拘碍,一瞬间把万里新罗逾越。人世间蝇头微利的纷纷攘攘,无异于醉梦说不上清醒。往代的铜驼埋在荆棘中,说起来已经不足为奇,觉悟在俯仰之间,已然有千种劫波在无限中消融。回头看吧,惊险的百丈洪依旧是逶迤前行,自在从容。你看那岸边的青石崖,阅尽人间沧桑,留下的排排篙眼像蜂窝一样。行船人呵只要你师从自然,无所贪欲,不那么僵持,在岁月奔流的水面上,纵然风急浪险又有何妨。不过,现在还是请各位回船,上马把家归,再这么絮絮不休,可要受到我师责备。
解析
前半部写实纪游,“语皆奇逸”(纪晓岚评语),曲尽险中得乐之致。起笔即状写长洪水势险恶,轻舟如梭,水手惊叫,凫雁逃散,开篇四句气势不凡,继以连珠似的七个妙喻,将长洪的湍急、轻舟的神速描绘得形象可感,酣畅淋漓。这种连用比喻的手法备受历代论者的激赏,被视为苏氏的创格,诗中运用“博喻”的典范。后半部专讲哲理却不乏味。《庄子·秋水》说,黄河之神河伯看到秋水大涨,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此;后来见到北海之大,才发觉自己的渺小,苏轼借用这个比喻讥刺以弄险为乐者的渺小。“我生”四句由生命随大自然的运化而来去,一己的荣名转瞬即逝,进而感叹世俗的争名夺利无异于醉梦。既然人生有限,宇宙无穷,人就该超脱、旷达,不为物役。“乘化”,须随自然运转变化——天下至变就是不变;“荆棘埋铜驼”,《晋书·索靖传》说索靖有远见,知道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说“我一定看到你在荆棘中”,后来就以荆棘铜驼比喻世事的变化。苏轼引用“荆棘铜驼”的典故意在说明人间巨变并不足道。劫:人世间一成一毁为一劫。只要“此心无所住”,无所停留,无所贪恋,那么,自然界变化再快也奈何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