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軾《王復秀才所居雙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蘇軾

王復秀才所居雙檜》這首詩蘇軾寫於熙寧五年(1072)冬。王復,錢塘人。精於醫術,目的是濟世活人,築室在杭州候潮門外。除這首詩外,蘇軾還為他作了《種德亭》詩;蘇軾說以「種德」名王復的亭子,因為他所種的是德。秀才是說才能優秀的人,宋代對未參加過科舉考試的人的美稱。檜,檜柏,俗稱子孫柏,干直立,長丈余。這首詩謂檜「直干凌空」,言其外;根也直,言其內。讚揚王復是一個高尚的人,表里如一。這首詩後兩句曾經引起過很大的風波。蘇軾在黃州,宋神宗幾次要用他,宰相王珪說蘇軾有「此心唯有蟄龍知」的詩句,是對陛下不敬,因為陛下飛龍在天,他反而把地下的蟄龍引作知己。神宗說從古以來稱龍的很多,如荀氏八龍(東漢時),孔明臥龍,難道是人君嗎?蘇軾的詩雖然得到神宗的正確理解,但也沒有用他。以上所云,出自王鞏《聞見近錄》。王鞏與蘇軾的關係在師友之間。此外宋代尚有多種書記載此事,內容略有不同。[1]

目錄

原文

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

注釋

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

敢相欺:誰敢相欺。

凌空:迫近天空,言其高。

未要奇:不要奇;守其本分,不以高自居。

九泉:地下深處。

蟄龍:伏藏在地下的龍。

譯文

兩棵檜樹相對挺立有着不可侵犯的氣勢,令人敬畏。檜的樹幹很直,高聳入雲也不是為了標新立異炫耀自己,使人肅然起敬。檜不僅樹幹是直的,就是在地下的根也是直的,那是看不見的,只有地下的蟄龍才知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