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註解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元豐元年(1078)作於徐州。李思訓:字建,唐開元初官武衛大將軍。善畫山水樹石,筆致遒勁,金碧輝映,開山水畫北宗,後人畫着色山水,多取其法。世稱李將軍。見《歷代名畫記》九。[1]
目錄
原文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
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
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
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
舟中賈客莫謾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注釋
大孤小孤:二山名。大孤山在江西九江市東南鄱陽湖中,一峰聳峙,四面洪濤。小孤山在江西彭澤縣西北九十里,安徽宿松縣東南長江中,高三十丈,周圍一里,與大孤山遙遙相對。方東樹《昭昧詹言》評此詩云:「神完氣足,遒轉空妙。」紀昀曰:「綽有興致。」(《紀批》)
「崖崩」二句:謂山路峻險,猿鳥也難停留,惟有喬木參天。攙,刺,參。
「孤山」句:謂在波濤起伏的舟中看孤山,只覺得孤山與船一起忽上忽下地晃動。
「峨峨」二句:以婦女髮髻喻大小孤山,又以曉鏡比喻湖面與江面。小孤山又名髻山,故稱煙鬟。
「舟中」二句:歐陽修《歸田錄》二:「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嶷然獨立,而世俗轉『孤』為『姑』。江側有一石磯,謂之澎浪磯,遂轉為彭郎磯。雲彭郎者,小孤婿也。」紀昀云:「惟末二句佻而無味,遂似市井惡少語,殊非大雅所宜。」(《紀批》)王文誥駁之曰:「此詩如古樂府,別為一體,妙在一結,含蓄不盡,使讀者自得之也。……曉嵐詆為市井惡少語,此以市井惡少身而得度者則然,於詩何尤?」(《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