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軾《壺中九華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蘇軾

壺中九華詩》這首詩吟詠的是「壺中九華」——一個「廣袤池余」「九峰玲瓏」,蘇軾「欲以百金買之」的山石,屬於文人清供的案頭小品。本是一個狹小的題材,卻銘記了詩人南遷途中的一段感情經歷。這首詩蘇軾寫於紹聖元年(1094)。此前一年的元祐八年,蘇軾在京師任禮部尚書,高太后去世,哲宗親政,恢復新黨章悖、呂惠卿官職,蘇軾九月被削職出知定州(與遼交界的邊境)。這年蘇軾因「坐前掌制命語涉譏訕」的罪名,責知英州(今廣東英德)軍州事,途中三改謫令,再貶為「建昌軍司馬」,「惠州(惠陽)安置,不得簽書公事」。蘇軾獨與幼子蘇過奔赴惠州貶所。七月行至湖口,寫這首詩。[1]

目錄

原文

清溪電轉失雲峰,夢裡猶驚翠掃空。

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虛處處通。

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

注釋

見:同「現」。

譯文

清溪迅轉,如電似風一般的快,青雲白峰在波光里消失了;飛舟載不去夢裡的驚嘆——蒼翠的山色橫掃碧空。莫愁怨五嶺間的荒蠻,莫惆悵千山外的冷清,夢中那靈異的九峰,就聳立在眼前的壺中。天池水清如懸起的明鏡,輝映着縹緲的峰巒層層;山石婉轉,玲瓏剔透,是玉女明淨的窗欞。縈念我的「稀代之寶」——仇池石的孤苦伶仃,我願用百金的代價,留下這籠神奇的盆景。

解析

原詩題下有小序:「湖口人李正臣,蓄異石九峰,玲瓏宛轉,若窗欞然。余欲以百金買之與仇池石為偶,方南遷,未暇也。名之曰『壺中九華』,且以詩紀之。」

首聯寫清溪奔快,雲山隱退,遠行的人夢中還在依戀山巒的青翠,是蘇軾倉皇南遷、行色匆匆的實寫。用蒼翠橫空的想象寄託了詩人對中原山水的依戀之情。頷聯微露主旨,點醒題目。查初白評「五嶺」句云:「三句帶南遷意不覺」,評語頗恰當。言「莫愁」,正見五嶺千嶂之外之可愁;所以言「莫愁」,在於稍有慰藉——「九華今在一壺中」,聊可消減遷客寂寞之情罷了。詩人橫遭貶謫,萬里投荒,小小拳石竟成了唯一安慰,可以想見其心中的孤苦與隱痛。頸聯的「天池水」「玉女窗」,正面描寫壺中九華形象,構成了一個幽深迷濛的仙居境界。詩人的想象力在人生的困厄中依舊是活躍的。尾聯的「仇池」乃詩人已有的稱為「稀代之寶」的「仇池石」。「太孤絕」與前面的「千嶂外」相呼應,再一次抒寫了詩人的孤憤與不平,流露了以曠達驅遣不幸的精神。全篇有高視人間、揮灑超脫的氣度,有虛無縹緲、優美神奇的意境,有玲瓏宛轉、層層顯現的結構,是東坡名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