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這首詞蘇軾寫於元豐三年(1080)貶官黃州後不久。定惠院在黃州東南,是蘇軾初到黃州時住的地方。蘇軾以作詩誹謗新法的罪名被捕入獄,這時剛出獄不久,驚魂未定,心境孤寂,詞中反映的正是這種情緒。[1]
目錄
原文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注釋
「缺月」二句:寫月夜寂靜,通過缺月、疏桐、漏斷、人靜,烘托出朦朧、清冷的氣氛,為集中描寫孤鴻做好了準備。漏:計時器,靠滴水計時。漏斷:水已滴盡,表示夜深。
「誰見」二句:自問自答,寫只有孤鴻看見蘇軾在月下徘徊。這是寫孤鴻所見的幽人。下闋則寫幽人所見的孤鴻。幽人:閒居之人。縹緲:若隱若現的樣子。
省:了解。
「揀盡」二句:傳說鴻雁從不在樹枝上留宿,只宿於沙灘的蘆葦叢中。
譯文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月兒彎彎,掛在稀疏的梧桐上,夜深人靜,漏壺的水已滴光。誰看見閒居的人在月光下獨自徘徊,只有時隱時現的孤鴻知道我的惆悵。驚飛的孤鴻不斷回頭探望,好像充滿無人理解的憂傷。它在枯枝上飛來飛去,不肯留宿,最後回到了寂寞清冷的沙灘上。
解析
上闋寫自己深夜不寐,獨自在月下徘徊,只有與孤鴻為伴;下闋是對孤鴻的特寫,實際是蘇軾以孤鴻自喻,借物擬人,抒發了他貶官黃州,無人理解自己的苦悶,表現了他孤高自賞,不願與世俗同流的精神。這是一首詠物詞,他筆下的孤鴻,融進了自己的個性,而又與孤鴻本身的形象完全一致,句句雙關,格調奇特,語意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