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注釋、翻譯、賞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1036—1101),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文學家,合稱「三蘇」。[1]
蘇軾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學藝術家,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等成就都很高。他的散文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其詩歌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風豪放,境界開闊,對後代產生了巨大影響,直接影響到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與辛棄疾並為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作家,世稱「蘇辛」;書法長於行楷,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為「宋四家」。
這首詩寫於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當時蘇軾任杭州地方官,他在西湖邊的望湖樓中突遇驟雨,於是一邊觀雨,一邊飲酒,寫下了這首以寫雨景而著名的詩。
目錄
原詩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注釋
翻墨:像潑翻的墨汁。②跳珠:濺落在船上的雨點像珍珠。③捲地風:猛烈地從地面刮過的大風。④水如天:水如天一樣碧藍。
譯詩
烏雲像潑墨還沒有完全遮住山,
白花花的雨珠轉眼就跳進了船。
忽然一陣捲地狂風把雲雨吹散,
樓下的水面變得像天一樣碧藍。
賞析
夏天的西湖,忽而陰,忽而晴,忽而風,忽而雨,千姿百態,分外迷人。這首小詩就是描寫乍雨還晴、風雲變幻的西湖景象的。
詩的前兩句寫雲、雨:墨汁一般的濃雲黑壓壓洶湧翻騰而來,還沒來得及遮住湖邊的山巒,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腳敲打着湖面,水花飛濺,宛如無數顆晶瑩的珍珠,亂紛紛跳進遊人的船艙。「黑雲翻墨」和「白雨跳珠」,兩個形象的比喻,既寫出天氣驟然變化時的緊張氣氛,也烘託了詩人舟中賞雨的喜悅心情。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捲大地,吹得湖面上霎時雨散雲飛。「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最後一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天映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淨、一樣的蔚藍。風和雲,統統不知哪兒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發生似的。
這首詩寫景很有特點。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詩人運用一連串的動詞來寫雨態和雨勢,用一系列比喻來描寫雨的特徵。前三句濃墨重彩,最後一句淡雅樸素、寧靜美好。全詩濃淡相宜、動靜協調,不僅生動地寫出夏天西湖上瞬息萬變的雨景,還能給人以聯想和哲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