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家院鎮蘇家院鎮位於昭通市昭陽區西部,距城區17公里。始建於1988年,東西以南北走向的兩山脈為屏,南以高低起伏的山嶽為枕,東與永豐鎮、舊圃鎮相連,北與樂居鎮毗鄰,西南同魯甸縣龍樹鎮、茨院鎮小寨鎮接壤。東西以南北走向的兩山脈為屏,南以高低起伏的山嶽為枕,地勢南高北低,中部地勢平坦,屬大陸季風性氣候,轄區最高海拔2704米,位於阿魯伯梁子,最低海拔1910米,位於蘇家院村。行政區域面積109.39平方公里,轄五個行政村,20個自然村,126個村民小組,12975戶,常住人口38464人(2017年),鎮政府駐蘇家院村。[1]

2019年7月24日,蘇家院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中文名稱:蘇家院鎮

外文名稱:SU JIA YUAN TOWN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

下轄地區:蘇家院村 雙河村 迤那村 坪子村 順山村

政府駐地:蘇家院村

電話區號:0870

郵政區碼:657000

地理位置:雲貴川三省交界

面 積:109.39平方公里

人 口:38464人(2017年)

方 言:漢語西南官話

氣候條件:高原大陸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雲c

目錄

基本情況

蘇家院鎮隸屬昭陽區,始建於1988年,位於昭陽區市區以西22公里,地處昭魯壩子邊緣,東和昭陽區永豐鎮、舊圃鎮相連,北同樂居鎮毗鄰,西與魯甸縣龍樹鄉、小寨鄉接壤,南接魯甸縣茨院鄉,行政區域面積109.39平方公里,鎮政府駐蘇家院村(故名蘇家院)。

具體情況

全鄉有耕地總面積27737.2畝(其中:田12882.6畝,地14854.6畝),草場79436.6畝,林業用地57445.7畝,森林覆蓋率44.6%。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有烤煙0.3萬畝,蘋果0.6萬畝,其它經濟林果0.2萬畝。草場79436.6畝,林業用地57445.7畝,森林覆蓋率44.6%。全鄉糧食作物主產玉米、水稻、馬鈴薯,經濟作物主產烤煙、蘋果、辣椒、板栗、核桃、梨、桃、蔬菜等,畜牧業以生豬、仔豬、山羊、黃牛為主。全鄉年生豬存欄18529頭,年出欄肥豬20903頭。區域內庫、塘、壩眾多,有騾馬河、官閘、白虎山、荒沖等7座水庫;小壩塘126個,漁洞水庫南乾渠自北而南穿境而過,進入永豐鎮境內。水利條件較好,灌溉十分便利,農業耕作條件優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地理環境

轄區內地形地貌複雜,山區占全鄉總面積的40.2%,為典型的卡斯特地形,有千年茶花,仙人腳印等自然風光,部分自然村出銅礦、鉛鋅等,居住着漢、苗、彝、壯四種民族,是多民族混居區;壩區地勢平坦,山間小盆地和丘陵星羅其中,小盆地內多為良田,丘陵地內多為經濟林果,有牛街百年古槐樹、牛街生態旅遊休閒山莊、迤邐的官閘旅遊山莊,居住着漢、彝、壯等少數民族 。

氣候環境

地處暖溫帶,為北緯高原大陸季風氣候,冬季氣溫較低,夏季氣候涼爽,乾濕兩季分明。全年無霜期220天,平均氣溫11.6℃,最熱月均溫19.8℃,最冷月均溫2℃;全年大於或等於10℃的活動積溫3217℃,年均日照時數1902.2 小時,年降雨量756.5mm,是雲南省高原水稻、蘋果、冷涼商品蔬菜主產區。

發展狀況

2015年,實現生產總值29806.34萬元,增長19.4%,一產增值2588.99萬元,增長15%;二產增值68.59萬元,增長10%;三產增值871.97萬元,增長8%。全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億元,增長10.9%。;人均可支配收入7976元,增長11.49%。

外出務工人員有10021人,年勞務收入1.5億元。

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產量各為956萬公斤、1369萬公斤、1055萬公斤;經濟作物主要有蘋果、核桃面積15000畝、產值746萬元,板栗種面積5000畝、產值168萬元,烤煙種植面積3570畝、產值1361萬元;養殖業主要以畜牧業為主,總產值5092萬元,其中生豬26656頭、產值2697萬元,牛3249頭、1841萬元,羊2966隻、產值356萬元,家禽32556隻、產值198萬元。

全鎮公路里程120.3公里,其中鎮道18.6公里、村道101.7公里;農村人畜飲水已解決35000餘人,剩餘7200餘人正在解決中;全鎮農網改造情況及通訊覆蓋率達到100%。

全鎮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5%,一產增加值年均增長15.4%,二產增加值年均增長9.6%,三產增加值年均增長11.1%,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7%;財政預算收入975.02萬元,比「十一五」末的456.3萬元增加518.72萬元,年均增長22.7%,5年累計全鎮固定資產投資達12.8億元,比「十一五」末的5.3億元增加7.5億元,年均增長28.5%;是蘇家院鎮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增長速度最快、拉動效果最為顯著的時期。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45%,每年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萬人。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免扶補」、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等貸款450萬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4500戶,「8·03」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居民住房建設工程全面完成。新建及恢復重建學校校舍2.169萬平方米,實施醫療衛生項目5個,建成各類文化體育場所3個。切實加強民族宗教、禁毒防艾、安全生產、社會綜治等各項工作,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突出蘋果產業在農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全鎮蘋果種植面積由2010年的5000畝增加到2015年的2萬畝,成功創建了昭通蘋果莊園、海升、東達、慶豐、秋碩、和堂生物技術公司等6個蘋果種植莊園,蘋果已成為全鎮農業發展的支柱產業。烤煙種植水平不斷提升,培育種植大戶19戶,烤煙種植規模達3160畝,完成烤煙收購9.8萬擔,實現產值130萬元。乾果種植初見規模,核桃達10000畝、板栗種植達8000畝。蔬菜產業穩步發展,孔家營基地成功申報為全國農業蔬菜標準園,在利群公司的帶動下,種植水果豌豆2000畝,冬早洋芋1000畝、甘藍500畝、辣椒1000畝。木瓜林貢米發展迅猛,種植規模已達2000畝以上。土地規模經營步伐持續加快,全鎮累計土地流轉面積2.5萬畝,占農村家庭承包總面積37.3%,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3家,帶動農民就業1500人。

鎮黨委政府自覺接受鎮人大、上級有關部門及人民群眾監督,累計區、鎮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和意見32件,辦復率100%。建立落實重大決策聽證公示、成本效益分析、風險評估、專家諮詢、法律顧問以及責任追究等制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以「三嚴三實」、「忠誠、乾淨、擔當」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大明察暗訪、第三方監督和專項治理力度,「三公」經費支出累計下降30%;累計處分違紀幹部2人,通過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動蘇家院經濟社會行穩致遠。

統籌安排,多方籌集建設資金新農村是農民自己的家園,農民期盼什麼,錢就應該往哪裡投,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村莊的規劃建設,都必須尊重農民的意願,發揮農民的主動性,這是新農村建設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如果不使農民「要我建」的思想轉成「我要建」,即使有再好的政策指導,再多的資金支持,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落後的面貌。政府主要解決農民每家每戶無法解決的問題,整合資金資源。新農村建設領導組,將建設項目打包向上爭取資金,捆綁農業、水利、交通、扶貧、民房改造、一池三改等各項資金用於新農村建設。

在區委、政府的直接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各部門給予大力支持,爭取到的項目資金是:區政府新農村專項資金10萬元,水泥100噸;人畜飲水22.5萬元,扶貧整村推進15萬元,茅草改造資金12.4萬元,村容整治資金10萬元,各掛鈎單位籌資7.3萬元,整合資金77.2萬元。

建設成效和經驗2006年7月初,在鎮黨委、政府新農村建設領導組和蘇家院村兩委的引導支持下,成立了新農村建設理事會,與鎮領導組一道負責新農村建設項目規劃制訂,籌資、資金管理(資金由鄉財政所代管,並設立專戶,由村民理事會監督,根據項目分步實施)、投工投勞等具體事務。

至2007年4月20日,共組織召開村民大會9次,村民代表大會13次;組織開展了「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4次,回填廁所5個,新開闢道路80米、拆除畜廄3間、拆除烤煙房一間、加工廠一個,開挖沼氣池31口,完工31口,新砌擋牆765.125㎥,拆除道路上房屋1間,房屋抿糊30戶,其中:抿底4905.27㎡,刷白5936.8㎡,屋面挽瓦7戶560㎡,室內外地皮硬化26戶1804.77㎡。拆除簡易圍牆320餘米,簡易廁所5個。進行「一池三改」12套,村內道路硬化1060.6㎡,新建圍牆124m(61.3㎥),合理調配使用資金35萬餘元,共組織群眾投工投勞700餘人次。

特色產業

建立和完善農產品流通市場,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的發展,加快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逐步建立以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培育壯大龍頭迤那村的利群蔬菜有限公司、雙河村的「木瓜林」大米責任有限公司、迤那綠健果蔬商貿有限公司,通過迤那益農蔬菜協會、蘇家院蘋果產銷協會、坪子大米加工協會、蘇家院仔豬協會,實現產加銷一條龍等多種模式,把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有機聯結起來,逐步形成完整高效的產業體系。


蘇家院鎮的主要產業為水稻、蘋果、露地蔬菜、乾果種植、仔豬養殖等產業,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省外。2006年主產業全鄉銷售總收入23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該鄉正在發展蔬菜、蘋果、桃、乾果等傳統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露地蔬菜、大棚蔬菜、桃王九九、蘋果等產業。擁有企業3個,專業合作組織4個,其中,已登記註冊4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183戶。

蘇家院鎮是中國南方優質蘋果基地的之一,適宜種植蘋果,現種植蘋果1.2萬畝,年產量1200公斤,年產值近1800元,種植品種有金帥、紅富士、王林、紅王將、昭錦(108)等品種,產品銷往昆明、貴陽、重慶、成都等國內市場外,還遠銷越南、泰國等市場,果農已經自發建立小規模蘋果交易市場。按照全鎮「123456」的發展思路,以打造昭通市高原特色蘋果科技示範園建設為契機,採用公司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種植和農戶分散種植的方式,繼續擴大蘋果種植規劃。一是成立蘋果新植規劃建設領導組,負責新植蘋果規劃建設的政策措施、統籌規劃,協調解決新植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檢查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二是繼續推進標準化生產,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以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以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為關鍵環節,大力發展綠色食品。三是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推進產業化經營。採取政府搭橋、銀企銜接、財政扶持的辦法,引導吸引城市工商資本、民間資本、金融資本等多種經濟成分參與示範園建設。2016年完成土地流轉3500畝,流轉金額達280萬元。

蘇家院鎮充分發揮畜牧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為完成2016年畜牧業現價產值增長15%以上(力爭18%)的工作目標任務。在鎮黨委、政府和區畜牧局的統一領導下,畜牧工作通過畜牧站、村委會、村民小組長、村防疫員和廣大農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方案,鎮畜牧獸醫站認真開展畜禽免疫工作,重點做好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瘟等疫病的強制免疫工作,對新補欄畜禽及時補免,確保免疫密度和質量。2006年已完成豬藍耳病防疫注射豬52560頭(次)、口蹄疫防疫注射52560頭次,豬瘟防疫注射豬52560(次),牛7254頭(次),羊7279隻(次),豬反應70頭死亡6頭,牛反應37頭,羊防疫反應21隻,反應死亡山羊1隻。雞瘟及禽流感的防疫禽65764羽、70202羽(次),反應死亡6隻,促進畜牧業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在區政府組織的春季動物防疫考核中獲第一名。

蘇家院鎮種植木瓜林大米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嘉慶年間木瓜林大米就成為了朝庭的貢米,在民國時期原雲南省主席龍雲在木瓜林大米種植處修建了「龍家倉」,從此該大米就送往省城成為龍家專用大米。2016年年我鎮按照市委、區委提出的要求,利用轄區交通發達,水利資源好,土地肥沃的區域優勢,緊緊圍繞「政府引導,合作社主導,農戶為主,公司參與」的方式,按照創建優質高產樣板的要求,抓住節令,改變傳統種植方式,通過組織培訓,發放宣傳資料,明確要求水稻種植必須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旱育秧,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施專用肥,統一定向移栽,統一病蟲害防治。高標準優質地創建了2000畝的木瓜林大米核心樣板,其中核心區800畝,實施優良品種、規範化栽培技術、旱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齊穗、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率達到100%。主要涉及雙河村和坪子村,其中雙河村14個社,坪子村9個社。

文化教育

應該說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教育的發達程度,為此,蘇家院鎮黨委政府寧願使政府窮一點也不窮教育,多方爭取,多方籌借,想方設法改善辦學條件,經常與中心校商討、探索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路子。工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蘇家院鎮的教育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在蘇家院鎮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展示着不可小視的作用,一所所規範、文明的學校已成為蘇家院鎮社會經濟發展畫卷中的一道優美的風景。以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為目標,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改造危房,完善小學功能、設施,建成寄宿制中學,建成鄉級農業技術職業培訓學校,推進實施教育興鄉戰略。

截止2014年,全鄉鎮、辦事處共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1964人,在職教師95人,師生比1:21;小學8所(其中單小2所,完小6所),在校學生數3701人,在職教師186人,師生比1:20。全鎮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6%,初中毛入學率94.5%,高中階段入學率15%,受過大專及以上文化教育的105人,初步統計,現有758人參加工作。中心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5個,醫護人員60人,床位數90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