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姓,中國漢族姓氏。

當代中國人口排行第41位,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

起源於周時武王封顓頊高陽氏後裔忿生於蘇國,屬以地為氏,後人追尊蘇忿生為得姓始祖。

蘇姓約有611多萬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0.47%。主要分布於河北、廣東、河南、福建,這四省區蘇姓人口占蘇姓總人口的40.3%。

目錄

姓氏源流

源流一

出自己(妃)姓,為顓頊高陽氏的後裔。顓頊玄孫吳回之子陸終有六子,長子樊居於昆吾,後發展為強大的部落,史稱昆吾氏,為己姓。周武王時,其後裔有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國,稱為蘇忿生,後遷於溫邑(今河南省溫縣西南),為史料中明確記載的蘇姓第一人。春秋時,蘇國被狄(我國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人攻滅。其國人便以國名為氏,稱蘇氏。其得姓始祖為蘇忿生。

源流二

來自外族的改姓。漢晉時遼東烏桓部的蘇姓人、南北朝北魏時鮮卑族拔略氏族隨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實行漢化,單姓蘇氏。漢晉時遼東烏桓、北宋時西夏党項族、金國女真族均有改蘇姓者。清朝滿洲八旗中蘇佳氏、蘇都哩氏、蘇爾佳氏等改為蘇姓,錫伯族蘇木爾氏、裕固族蘇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蘇氏、達斡爾族烏爾克氏,亦改姓蘇。

得姓始祖

蘇忿生。商末蘇國被侵併後,一支蘇人遷居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北上的一支繼續北遷襄國的蘇人亭(今河北省邢台西南),接着遷到完縣西南的蘇。而留在蘇嶺的蘇人歸順了周朝,首領蘇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於蘇,國都溫(今河南省溫縣),春秋時(公元前650年)蘇國滅於狄。蘇姓後裔子孫尊稱蘇忿生為得姓始祖。

郡望堂號

蘇姓的郡望主要有武功、扶風、河內、武邑、藍田、洛陽等。

武功郡:戰國時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陝西眉縣東。

扶風郡:漢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風,為三輔之一。三國魏時改為扶風郡,治所在槐里。藍田縣。秦置縣,再今陝西省藍田縣。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陽。相當於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黃河以北原陽縣。

河內郡:年齡時期初漢之際置郡,治所在懷縣。相當於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地區。

蘇姓的堂號有武功、扶風、藍田、洛陽、蘆山、嵋山等。 [1]

研究考證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蘇氏出自己姓。顓頊裔孫吳回為重黎,生陸終。生樊,封於昆吾。昆吾之子封於蘇。其地鄴西蘇城是也。"

《元和姓篡》、《世本》:"蘇氏,顓頊、祝融之後,陸終生昆吾,封蘇,鄴西蘇城是也。"

唐《太子太傅蘇瑰神道碑》:"其先出自帝高陽,襲胤曰黎,實勤火正。逮昆吾之子,始封於蘇,以國受氏,公其後也。"

宋蘇洵《蘇氏族譜後錄上篇》:"蘇氏之先出自高陽••••••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長曰樊,為昆吾;••••••昆吾始姓己氏,••••••至周有忿生,為司寇"。

宋代宰相蘇頌三世孫蘇玭、五世孫蘇漢在《蘇氏世譜原序》、《蘇氏分流序》稱:"建,事武帝,封平陵侯,居長安,葬武功,是為武功人。後分為六派:東漢冀州刺史章之裔,有官於邯鄲者,因家焉,故有趙郡之蘇。……魏都亭侯則,為襄陽之蘇。……前燕冉國公青,為信都武邑之蘇。……後魏衛尉少卿備,為長樂武疆之蘇。……後魏衡州刺史強,徙河南。……唐刑部、戶部尚書珦,自武功徙藍田。"

宋蘇舜欽撰《先公墓志銘》稱:"文憲公之曾孫傳素,廣明亂,以其孥遜蜀。生三子,撿、拯、振。孟還相唐,仲以策擢,官至容管經略使。……季留為銅山令,即我先公之高祖也。"

宋《蘇頌墓誌》載:"(蘇)瑰世家武功,元和中年曾孫奕卒光州刺史,始家固始。"

《古今姓氏書辨證•六止》有記載:"黃帝子得姓十四人,而青陽、夷鼓同為己姓。青陽,少昊氏也;夏諸侯有蘇氏,周諸侯郯子,皆其後。有蘇氏女於紂,為之妲己。"

《蘇洵族譜》也記載了蘇姓的由來:"蘇氏之先,出於高陽……至周有忿生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稱之。司寇蘇公與檀伯達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內皆有蘇氏。"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