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合鎮
蘇合鎮隸屬於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地處西和縣城西北部,東鄰西峪鎮,南依姜席鎮,西接禮縣,北與石堡鎮相鄰,距西和縣城約15千米,區域總面積85.43平方千米。
1949年10月後,設蘇合鄉;2018年,由蘇合鄉改為蘇合鎮。截至2018年末,蘇合鎮戶籍人口為20494人。截至2020年6月,蘇合鎮下轄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蘇合村。
蘇合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為馬鈴薯、半夏;工業以磚瓦加工生產為主。2018年,蘇合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1]
目錄
建置沿革
蘇合鎮因鄉政府駐蘇合村而得名。
1949年10月後,設蘇合鄉。
1958年,改為蘇合公社。
1983年12月,復為蘇合鄉。
2018年,蘇合鄉撤鄉設鎮,改為蘇合鎮。
行政區劃
2011年,蘇合鎮下轄蘇合、老莊、張河、朱河、陰坡、明星、陽坡、陳地、元山、聶堡、曹郭、孟莊、龐溝、馮董、呂集、楊河、康楊、武灣、燕王、丁河20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蘇合鎮下轄20個行政村:聶堡村、丁河村、燕王村、武灣村、楊河村、呂集村、康楊村、馮董村、老莊村、張河村、陰坡村、朱河村、明星村、蘇合村、曹郭村、孟莊村、龐溝村、陳地村、陽坡村、元山村,鎮人民政府駐蘇合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蘇合鎮地處西和縣城西北部,東鄰西峪鎮,南依姜席鎮,西接禮縣,北與石堡鎮相鄰,距西和縣城約15千米,區域總面積85.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蘇合鎮境內大部為山地,地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屬地屑淺丘陵溝壑梁峁地形,相對高差小;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點位於北部尖山,海拔2318米;最低點位於東北部北崖灣村河畔,海拔1761米。
氣候
蘇合鎮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8℃,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全年無霜期年平均200天。
水文
蘇合鎮境內有白水河、張老河、元山河3條河流,其中白水河自丁河村入境,由西向東,入漾水河,境內河道長12千米;張老河自龐溝村入境,由西向東,入漾水河,內河道長8千米;元山河自陳家地村入境,由北向東,入杜家河,蘇合鎮境內河道長10千米。
自然災害
蘇合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霜凍、山洪、乾旱、洪澇、雷擊等。
人口
2011年,蘇合鎮總人口2137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45人,城鎮化率8.6%;另有流動人口683人。總人口中,男性10988人,占51%;女性10386人,占49%;14歲以下3998人,占19%;15—64歲15838人,占74%;65歲以上1538人,占7%;總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蘇合鎮人口出生率11.87‰,人口死亡率2.15‰,人口自然增長率9.7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2人。[3]
截至2018年末,蘇合鎮戶籍人口為20494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蘇合鎮人均純收入1683元。
2018年,蘇合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農業
2011年,蘇合鎮有耕地面積4.02萬畝,人均1.88畝,林地面積4萬畝。2011年,蘇合鎮農業總產值4727萬元。蘇合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蘇合鎮生產糧食1.16萬噸,人均542千克。蘇合鎮主要經濟作物為馬鈴薯、半夏。2011年,蘇合鎮馬鈴薯種植面積1.8萬畝,產量2.7萬噸;半夏種植面積930畝,產量372噸。蘇合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蘇合鎮生豬飼養量3718頭,羊飼養量2685隻,家禽年飼養量9.73萬羽。
工業
蘇合鎮工業以磚瓦加工生產為主。2011年,蘇合鎮工業總產值1578萬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0.7%。
商貿
2011年末,蘇合鎮有商業網點45個,職工90人。2011年,蘇合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90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蘇合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230萬元,比2010年增長25%;各項貸款餘額1760萬元,比2010年增長25%。[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蘇合鎮有小學12所,在校生2412人,專任教師8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13%;初中1所,在校生857人,專任教師4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9%,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蘇合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個,農家書屋20個,藏書40000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蘇合鎮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56個,其中衛生所21個,醫療點35個;病床60張;固定資產總值4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人,其中執業醫師2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蘇合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72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4萬人,參合率96.96%。
社會保障
2011年,蘇合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7戶,人數30人,支出75107元,比2010年增長23%;城市醫療救助6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96戶,人數2853人,支出321萬元,比2010年增長30%;農村五保供養105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974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7000人,參保率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