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花棒

花棒花期长
原圖鏈接

花棒,高约两米根系发达,长约8~15米,可靠天然降雨维持生命,枝叶极小果实形似棉籽,主杆呈橙色,夏秋开红色小花,生长期长,叶脉呈银灰色,支杆含油性易燃,自身含水分低,故蒸发量小,可做沙漠中的燃料。是沙坡头地区唯一在高大沙丘上生长的旱生木。

花棒5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一直延续至9月,颜色为粉红色,在荒凉的沙漠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细枝岩黄耆

拉丁学名: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 et Mey.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花棒种子
原圖鏈接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岩黄耆族

属:岩黄耆属

亚 属:木本组

简介

学名: 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 Mey.。又称细枝岩黄芪。蝶形花科, 岩黄蓍属 (该属约100种,产北温带。中国25种)。落叶灌木, 高1~5米。树皮淡黄色。多分枝, 老枝淡黄色, 无毛; 嫩枝淡灰色, 有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 叶轴有毛;下部叶具3~5对小叶,小叶片披针形, 长1~3厘米, 宽约5毫米, 上面有腺点, 两面有短柔毛, 或表面无毛,全缘,几无柄; 中部小叶片较小, 托叶干膜质。总状花序腋生, 花序梗长于叶; 花疏散; 花梗短; 苞片卵形, 短于花梗; 花萼钟状, 被短绒毛, 上萼齿宽三角形, 具短尖, 下萼齿三角形, 锥状; 旗瓣长约15毫米, 紫色, 稍长于龙骨瓣; 翼瓣长圆形, 长为旗瓣之半。荚果2~4节, 荚节圆状卵圆形, 有明显网脉, 密被白色柔毛, 内含1粒种子。种子扁平, 肾形, 无种阜。产于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蒙古和苏联中亚 (斋桑盆地) 也有分布。沙生植物, 生于流动或固定沙丘。极耐干旱, 根系发达, 主根深入含水的沙层, 5~6年生植株, 根幅达10米。对流沙有特殊适应性, 被沙埋部分, 枝梢能迅速穿沙伸出, 节上可生不定根。能耐沙地日灼高温, 夏季沙面温度高达70℃仍能生长。萌芽性强, 生长快, 5~6年生高3~4米, 寿命短, 一般20年左右衰老死亡。繁殖容易, 播种、植苗、扦插均可,为干旱地区珍贵固沙造林树种。嫩枝叶是骆驼和羊的优质饲料。枝干为优良薪材, 亦可编笆盖房屋。花繁多而花期长, 为很好的蜜源植物。[2]

形态特征

半灌木,高约80-3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幼枝绿色或淡黄绿色,被疏长柔毛,茎皮亮黄色,呈纤维状剥落。托叶卵状披针形。褐色干膜质,长5-6毫米,下部合生,易脱落。茎下部叶具小叶7-11,上部的叶通常具小叶3-5,最上部的叶轴完全无小叶或仅具1枚顶生小叶;

小叶片灰绿色,线状长圆形或狭披针形,长15-30毫米,宽3-6毫米,无柄或近无柄,先端锐尖,具短尖头,基部楔形,表面被短柔毛或无毛,背面被较密的长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上部明显超出叶,总花梗被短柔毛;花少数,长15-20毫米,外展或平展,疏散排列;苞片卵形,长约1-1.5毫米;具2-3毫米的花梗;

花萼钟状,长5-6毫米,被短柔毛,萼齿长为萼筒的2/3,上萼齿宽三角形,稍短于下萼齿;花冠紫红色,旗瓣倒卵形或倒卵圆形,长14-19毫米,顶端钝圆,微凹,冀瓣线形,长为旗瓣的1半,龙骨瓣通常稍短于旗瓣;

子房线形,被短柔毛。

荚果2-4节,节荚宽卵形,长5-6毫米,宽3-4毫米,两侧膨大,具明显细网纹和白色密毡毛;

 
花棒树苗
原圖鏈接

种子圆肾形,长2-3毫米,淡棕黄色,光滑。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小枝绿色,小叶7-11,植株上部小叶常退化,小叶矩圆状椭圆形或条形,长1-4cm,两面被平伏柔毛;花冠紫红色。

生长环境

花棒为沙生、耐旱、喜光树种,它适于流沙环境,喜沙埋,抗风蚀,耐严寒酷热;

枝叶茂盛,萌蘖力强,防风固沙作用大。

主、侧根系均发达。

树龄可达70年以上。

分布范围

花棒是荒漠和半荒漠耐旱植物。

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的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古尔班通古特等沙漠。

经济价值

枝干含油脂,为优良薪柴;可用于编织;

树干可作农具柄;茎皮纤维强韧,可搓麻绳;

嫩枝叶可用于饲料;种子可榨油。

细枝岩黄芪嫩枝稠密,花序长而繁茂,牲畜适口性好,饲用价值大,是喜食的饲用灌木。

牛、羊、马喜食幼嫩枝叶和花,骆驼一年四季喜食。可以放牧,也可以采收嫩枝鲜叶花序青饲或调制干草后补饲。

据测定,每亩3年生的幼林,年可采集鲜枝叶100千克,可供3个羊单位一年的补饲所需。

幼嫩枝叶产量,在10年内一般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生长稳定后,产量开始逐年下降。

细枝岩黄芪是速生高产燃料灌木种,枝条坚硬,火力强而持久,适于平茬采伐烧柴,收获产量很高。

株龄6~9年的平茬采伐量每亩约2000~5000千克,即每年平均每亩生长量为356~583千克。

6龄平茬后,次年新生株丛平均高达2.2米,冠幅2.6米,地径1.9厘米,相当于3~4龄株体。

适应在荒漠、半荒漠丘间低地、低山残丘和流动、半流动沙丘上播种,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花期长达4~5个月,异花授粉,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幼嫩枝叶肥分含量高,木质化程度低,沤制易腐烂,可作绿肥压青,肥田增产。细枝岩黄芪是采麻用纤维植物。

7月份则顶生长缓慢至停止,而侧生长加快,初生皮层胀裂呈条片状剥离,撕下皮层,稍加揉搓就是拉力大,韧度强的灰白色花棒麻。

六龄花棒平茬后,次年萌发的新枝条即可采收麻皮,单株可采麻21克,每亩可采麻3~5千克。

种实,可作家畜饲料,炒熟后可食用当豆子吃,也可炒熟后掺和粮食加工成炒面吃,带油香味。

还可以榨油食用。花棒在饲用、食用、油用上有很大潜力。

经平茬后,次年萌生的新枝仍能开花结实,单株在丰收年可采种1~1.5千克。

生态价值

适应性强,适合土地改良。

根系发达

花棒主、侧根都极发达。一般分布于20-60 cm的沙层中,较粗壮,贮存较多的水分和养分,对成活有利。 造林后,至根伸至含水分较多的沙层后,以发展水平根系为主。成年植株根幅可达10余m,最大根幅可达20~30 m,当植株被沙压后,还可形成多层水平根系网,扩大根系吸收水分面积,以适应生长需水。

抗逆性强

花棒叶片表面被有深厚的角质层,叶片内维管束、栅栏组织高度发达,利于水分的补充和营养的输送。

花棒茎干外部包着数层尚未剥落的茎皮,即使沙面温度高达50℃一60℃,茎干也不会灼伤,使茎干得到保护;且花棒茎中有发达的导水组织,木质部发达,利于水分吸收和输送。

花棒根部韧皮部发达,根的次生结构中有发达的木栓层,具有明显的适应干旱沙漠环境的内部结构。花棒极耐旱,在含水率仅为2%~3%的流沙上,干沙层厚达40 cm时,它仍能正常生长。

同时,花棒抗风蚀沙埋,一般1年生幼苗,能忍耐风蚀深度15~20 cm,壮龄植株可忍耐风蚀达1 m。喜沙埋,越压越旺,一般沙埋梢头达20 cm时,仍能萌发新枝,穿透沙层,迅速生长。

花棒沙埋后,不定根的萌发特别活跃,能形成新的植株与根系。

抗热性强

茎干皮层片状剥落,用以绝热,使茎干得到保护,它能忍受40~50℃的高温,甚至沙面温度高达70℃时并不影响茎干生长。

耐瘠薄强

花棒只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氮以供给自身需要,因而在瘠薄的沙地上能旺盛生长,有良好的改土效果。

花期较长

花棒在当年新枝上形成花芽,5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一直延续至9月,盛花期为7~8月,颜色为粉红色,在荒凉的沙漠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3]


相关视频

泪目!独腿丈夫和妻子沙漠中种下超30万棵花棒树


这里有很多人种的梭梭树,沙柳,花棒,红柳,柠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