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花台摩崖

 

 

 

目錄

花台

花台景區大花台小花台組成,是九華山高山景區之一。花台景區位於「天然睡佛」所在地,因盛產山花而得名,為九華山風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的遊覽區,正在新建一條高空游步道,於2017年5月開放。

花台峰高獨秀,山花繁盛,嘉木蔥蘢,靈石乖巧,像人擬物,惟妙惟肖。景區周邊溝壑環繞,群峰林立。區內峰嶺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龍虬松,山花浪漫,爭奇鬥異,氣象萬千。經典景點「花台春色」是九華新十景之一。

景區特色

花台景區作為九華山核心景區之一,更是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的核心地段,位於九華山中部,面積10平方公里。景區內風光壯美,景色綺麗,以奇峰怪石、雲海霧凇、花的海洋而著稱,素有「靈山九華,美在花台」的說法。每年的四至十月份,景區內有我國品種最為集中的稀有高山杜鵑花,紅、黃、白、紫等爭相綻放,爭奇鬥豔,鑲嵌在山野絕壁中,宛若「天街花市」,儼然一副華美的山水畫;奇特的地質地貌,神奇地構成了九華山最著名的「天然睡佛」奇觀;花台正頂是景區內最高峰,登臨花台頂,一覽九華全景,更可以「親近睡佛,聆聽佛音」,與神奇的「睡佛」零距離接觸,得大佛護持、倍感靈氣。

花台景區地處高山峻岭之中,沒有塵煙污染,故保有原始、古樸、純淨、清新的天然麗質。境內峰嶺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龍虬松,山花爛漫,煙雲蓬勃,無不爭奇鬥異,氣象萬千。自古靈仙往復、僧家駐足、文人播詠,使這裡的峰石都塗上了宗教文化的色彩。整個景區就是一座天然巨佛的殿堂、怪石的海洋、山花的世界、探奇的樂園。昔日山高路險,今天已建成天台至花台、花台至老虎洞的石級道,開通了九華山旅遊二環線,即從天台正頂出發,經羅漢墩、小花台到文殊洞、下閔園,過龍溪鐵索橋至老虎洞經烏龜石抵達九華街。

另外花台索道也已經開通。途經羅漢墩、蓮台峰、天門峰、大小花台、文殊洞等處的景點向大家逐個介紹一下。首先要向朋友們說明:花台是正在開發的景區,有些玲瓏乖巧、奇幻如夢的景物還沒有恰當的美名,熱忱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新景點的命名活動。

羅漢峰 位於天台峰西北,海拔1280米。由於組成其山體的花崗岩十分密緻、堅硬,抗風化、流水沖蝕能力強,故形成渾圓頂狀的山峰。前人描述」羅漢峰狀若趺僧,陰冥則慈雲法雨,若人鬼鳥獸之起於旁也」。峰西有羅漢墩,是山脊上展開的一大片空曠地,遺有古廟基。傳說五百羅漢曾在此聚會,故名羅漢墩。

相傳金地藏卓錫九華後,常居此為沙門僧眾講經說法,留有聖跡。南宋末陳岩寫詩讚道:「閱盡人間萬劫塵,平生結習一無存。居山更向山頭坐,兀兀真成不動尊。」羅漢墩周圍有地藏井、地藏岩、鑽山神鼠、古佛洞、大悲院、無底洞等勝景。


地藏井 位於羅漢墩西。相傳金地藏曾在此地禪修,苦於沒有飲用水,就在山上尋找水源,見一地表濕潤,便挖出一口活泉,故名地藏井。 古人譽為「佛水」、「仙水」,可以治病消災,延年益壽。當然這是善良的願望。不過這口井水的確清洌甘甜,經化驗檢測,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優質礦泉水。大家可以嘗嘗鮮。

倚欄石刻 位於羅漢墩東南岩壁。這是一方摩崖石刻。文為「春來莫忘重到此,倚欄側目聽松風。」款識:廬陽(今合肥)人。隸書,筆力遒勁,是一幀品味較高的石刻作品。我們身置雲涌松濤之中,體會「聽松風」3字,當別有一番韻味。

地藏岩 位於羅漢墩北。這是一大片平曠的岩面。傳說當年金地藏在此坐禪,久而久之,便磨陷出一個窩槽,恰好能容納一人坐入其中,可仰面倚靠,人稱」地藏靠」。十分神奇,我們可親身體驗一下」內不覺已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的境界,願地藏菩薩給您帶來靈氣、福氣、運氣和財氣。在地藏岩向西眺望,聳立的插霄峰、百歲宮、東崖禪寺、回香閣盡收眼底;在地藏岩的下方是葛仙煉丹台。葛洪,東晉人,道教丹鼎派的創始人。傳說他曾在此處煉製仙丹,台地旁邊的石頭形似仙鶴,是他的坐騎所化。

鑽山神鼠 位於羅漢墩北」百步雲梯」上方。尖頭、小眼睛、頭頂長着一溜絨毛(青草),體態憨厚、穩健,正在朝拜西方如來佛。也許這隻鑽山大老鼠,原來十分兇殘,為害天下,後來經地藏菩薩教化開悟,改惡從善而有了佛性呢!

大悲院 位於羅漢墩南,沿石板道下行約1公里即至。

此地高台平曠,面積約3000平方米。明代有僧人在此建撲雲庵、觀音堂茅蓬、一棵松茅蓬、大悲院等寺廟,曾是香火興旺的道場。後毀,尚留有多座廟基。在大悲院下方0.5公里處台地存有猿座2米高的古僧墓塔林。有遼寧僧人明仁在古寺遺址重建大悲院,一幢呈「」苑」字形的六開間民居式殿宇和數間寮房掩映在綠樹叢中,香煙繚繞。明仁和尚又在大悲院東北0.5公里處台地建有遠座已故僧人塔林,用花崗石雕琢而成,每座塔的造型都別具一格。因該地僧人屬密宗一系,故稱」密宗塔林」。塔林蒼松環衛、陽氣充足,遠眺青山歷歷,視」開闊,是風水佳境。

無底洞 位於大悲院西,深60米,寬處4米,窄處僅1米,呈丫葫蘆形。洞中有洞,洞洞連貫。入內岩倒掛,亂石交疊,壁隙縱橫,一片陰森。洞中有朝天洞口,凝視碧空,有」坐井觀天」之趣。

神秘的水凼 從「迎賓磴道」南下至古佛洞,沿途有一排排密匝的松樹伸出長長的枝條,似在列隊向遊人招手的」迎客松」;巨岩石壁上刻的」善哉」兩個大字與青松輝映,又是一番境界。在大岩下有一神秘的水凼,長年屯集一泓清水,從未乾涸。有人說它是女媧泉,傳說女媧和泥造人時用的就是這個池子裡的水。因為這裡的水是雨霧所化,纖塵不染,凝聚了陰陽靈氣;又說是女媧沐浴池,因為女媧是蛇身人面,蜷曲在裡面洗澡十分舒適而又隱蔽。其實這口水凼是經過數千萬年的雨水滴穿形成的,大自然的造化真是不可思議!水凼下方有石峽,從巨岩的裂縫中穿過,長約30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身體發福的遊客可要費一番周折才能擠過去,被人戲稱為」胖見愁」。從裂縫仰望天空,恰似一條線,就叫」一線天」吧。請朋友們給這些景點起個恰切的名字。

古佛洞 位於羅漢峰西北石級旁。兩洞相連一大一小。總面積約38平方米。古有苦行僧居此。洞前有石牆、門樓。側有甘泉、碧溪。相傳金地藏曾在此洞棲居修行。

清光緒年間,高麗貢使趙玉坡遊覽九華山,特意來到古佛洞憑弔金地藏修行的蹤跡,並作詩一首:「東藩修貢草茅臣,到處看山耳目新。聖世萬年屏翰固,中華一脈本原親。詩名遠重雞林價,游跡先開鹿苑春。笑被江南人創見,烏紗錯認戲場人。」詩中的」鹿苑」,是佛教俗語」鹿」苑」的簡稱。佛經說,上古有金仙修道的石室,有母鹿生鹿女極美,金仙養之,因名鹿苑,是佛成道的地方。這裡代指金地藏在九華山修行成道的處所,即」古佛洞」。

蓮台峰 位於羅漢墩東北,海拔1218米。五大磐石高疊成峰,峰腰懸石錯列,架空成洞,洞空曠,有」四門」可以進入。曾有僧人棲居,大廳、禪堂可容百人。洞裡冬暖夏涼是難得的修行場所。更奇妙的是峰頂蓮台巨石,周圍環繞着」九瓣蓮花」,從石壁摳着古人所鑿的手槽、腳磴可攀援而上,直達蓮台。登台東望,太平湖煙波浩渺;西南眺望,小靈龜、佛掌、佛指諸峰令人起敬。蓮台峰下有」夢幻石谷」,這裡是奇石的天然展覽廳。

天心石位於蓮台峰西北麓石板道東側,高約5米,寬6米,渾圓如球。有人稱」渾圓石」。有的叫」天心石」。如果命名」天眼石」卻非常貼切,因為它正巧是天然大睡佛額頭上的一顆」天眼」。該石背好像是一堵屏風,遊客在這裡用手撐着留個影,一定很」酷」、挺帥!

大象石 位於天心石西側百米山坡林地,在一片茂密的叢林中,一方巨石高聳,它長有大眼睛、長鼻子、渾圓的身段,似正欲出林的大象,非常可愛。傳說它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當年金地藏在花台崇山峻岭中修行時,普賢菩薩曾到這裡看望過金地藏。

仙菇石 位於蓮台峰北面,兩石高疊,上石扁圓似傘蓋,下石直立粗壯若傘柄,酷似撐開的傘狀蘑菇。看來這朵」仙菇」,我們凡人是可望而不可摘!

馬頭石 位於大象石西邊,崗嶺上橫臥一巨石,形似低垂馬首,它的眼睛上邊長有睫毛,張開的嘴掉了下馬頜。

天門峰 位於會仙峰(小花台)西南。海拔947米,峰拔如削,與南面的懸崖夾峙,高阜如門,故名。每當風起雲湧,雲霧從天門中奔騰而出,氣勢磅礴,驚濤拍岩,確實是一處勾人魂魄的景致。在天門峰東有清涼台,台高千仞,南北狹窄,長200米,絕壁直聳,三面孤懸,下臨深淵。今清涼台有石欄杆圍護。夏秋雨季谷風習習,涼爽宜人,小佇憩息,是難得的享受。

清涼台北端險立一株台灣松,樹齡已有200多年了。它的傘蓋平鋪,好像僧人拜佛打坐的蒲團,故名「蒲團松」。 大花台 原名中峰,位於天台峰東北、會仙峰(小花台)北側,海拔1291米。眾峰環峙,獨踞其中,故名。中峰與會仙峰之間有大片杜鵑塢,花開季節,幽蘭香飄,映山紅遍,故名兩峰為大、小花台。相傳中峰古有僧居。唐人費冠卿《中峰》詩云:「中峰高掛硋寥天,上有茅庵與石泉。晴景獵人曾望見,青藍色里一僧禪。」登峰環顧,會仙、撫子、天門、石筍、沙彌、大古、天柱等十餘峰各呈殊態,美不勝收。正如古人詩中所描述的:「一峰天半明朱霞,一峰晦黯抬雲車。一峰晴明一峰雨,一峰崛立一峰舞。如笏如斧如覆鍾,如矛如刀如戟叢。突如塔頂摩蒼穹,削者如圭銳者筆。

」可以說大花台是遊人高山攬勝的最佳點。

小花台 原名會仙峰,位於中峰南、蓮台峰北,海拔1006米。峰頂石柱、」石人」羅立,參差有致,猶如眾仙相約而來,在此歡聚,故名。相傳唐代道士趙知微曾率徒登峰中秋賞月,宴請群仙。南宋末詩人陳岩詩云:「仙袂飄飄拂翠巔,知微來此晏群仙。人間風雨山間月,始信仙家別有天。」從小花台沿石板道南行至下閔園,一路可觀賞眾多峰石奇景。

石 佛位於小花台至下閔園的石板道中段西側,有一山崖伸出一塊岩石,他長有大眼睛、高鼻頭,突出的下巴和圓潤的額頭,可謂形神兼備、惟妙惟肖的天成佛像。天然」佛」字位於小花台至下閔園石板道中段西側,巨大花崗岩石壁上,有約2平方米的行書」佛」字,清晰可辨,這是大自然能工巧匠藉助風雨剝蝕之力而刻畫的傑作。

龍頭峰 位於天然」石佛」下方。這座山峰酷似龍頭,它張開大嘴,口中含着一顆渾圓的寶珠。傳說東海龍王前來九華山為地藏護法,並獻寶珠。地藏十分感激,但拒絕接受寶物。龍王為表誠意,就地化出一座龍頭峰,並鑲着寶珠,留在了九華山。

定海神針 位於蝸牛石西側,此石高7米,頂尖削,一柱擎天,獨立無依,下臨深淵。其石半露於雲海之中,故名」定海神針」。地藏靴位於寶塔峰南側,有一石形似長筒靴倒置在懸崖頂上,俗稱」仙人曬靴石」,傳說是地藏穿過的一隻僧靴所化,故名。另一隻在聚玉峰東側,東西相對,正好一雙。

文殊洞 位於小花台至下閔園石板道下段北側,距下閔園0.5公里處,書箱峰西麓。兩洞相連,上小下大。大洞36平方米,小洞16平方米,主洞內供文殊菩薩像。洞崖石刻門聯:「洞中恆沙佛,天天見如來。」從洞南一條長7米的巨岩裂縫中穿行,撲朔迷離。洞南有一口清泉,其味甘美。相傳文殊菩薩曾來此地探訪金地藏,故名」文殊洞」。明、清時,此洞闢為道場,來此苦修的僧人不斷。

花台景色

四季變幻,伴隨天氣的變化,為您呈現不同的時景。春季,鳥語花香,一片生機勃勃,「鳥語伴鐘鼓,雲霧現奇松」;夏季,雨後的夢幻雲海,有時如發怒的大海,洶湧澎湃,氣勢磅礴,有時宛如一縷輕紗,在山腰間隨意輕撫;秋季,滿山紅葉,層林盡染,讓人頓有歲月之感;冬季則是銀色的琉璃世界,純潔肅穆,宛若走進童話世界。

每年四月中旬至六月上旬,花台景區內各色高山杜鵑競相開放,奼紫嫣紅,仿若「天街花市」,花台因此得名,被譽為「九華山最美的地方」。

五月份九華山花台高空棧道的開放,真正實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

九華山花台高空棧道平均海拔1141米,高差為400米,總長度約1699米,主要連接花台景區內母子情深-地藏曬靴-夢幻石谷-睫毛峰-清涼台-定海神針等景點,帶給您「人在空中飄,臨崖過天橋」的震撼體驗,是您攝影創作、徒步探秘、觀景悟道的絕佳之地。    [1]

參考文獻

  1. [https://new.qq.com/omn/20180819/20180819A027AL.html   花枝亂顫走花台---九華山,2017-05-22 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