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蘆笙和侗族(鍾叔河)

​​ 蘆笙和侗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蘆笙和侗族》中國當代作家鍾叔河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蘆笙和侗族

伴隨大歌的侗族舞蹈更是大舞。河面上開始漂移大大小小的竹筏,竹筏上的侗妹成了舞者,河兩岸長長的蘆笙吹奏隊伍成了舞者,長長的侗族琵琶彈奏隊伍成了舞者,田頭地邊是舞者,曬穀坪里是舞者,岸柳下是舞者,梧桐邊是舞者,楓葉腳是舞者,屋門口是舞者,碼頭上是舞者,花橋頭是舞者,橫過河面的浮橋上是舞者,一層層的樓廊上是舞者,一層層的窗口上是舞者……穿上侗家盛裝的舞者遍布了整個平坦河岸和皇都全村。蘆笙成了他們的蹈具,侗族琵琶成了他們的蹈具,篩籠簸箕成了他們的蹈具,頭帕手巾成了他們的蹈具,斗笠和紅傘更是他們的蹈具。響徹雲霄的「呀羅耶」侗曲和一身銀裝碰撞出來的音韻把所有舞者的舞姿統一起來,用一種姿勢傾斜,用一種姿勢站起,簡單的重複變成了一種無比浩大的歌舞聲勢。於是,舞者和蹈具連成一體,像彩色的陽光大片大片地反覆閃耀着,照亮天空,照亮大地,照亮我們面前的一切。

平坦河在歌舞,兩岸的樹木在歌舞,石頭在歌舞,房屋在歌舞,大地在歌舞,天雲在歌舞,整個世界都在歌舞。皇都村沸騰了,平坦河沸騰了!這裡此時,除了歌舞再無別的存物!每一滴水,每一根草,每一片葉子,都通透得成了歌舞的導體。我也已經通透,感到歌舞穿過身軀從這邊傳到那面,又從那面傳到這邊,或是從我的軀體裡散發開去。

目不暇視、耳不暇聽的歌舞稍稍放緩的時刻,又聽到了侗家阿哥阿妹的盤歌聲起。甜甜的盤歌聲穿過百年千載的歲月飛向侗族古老薩壇的上空和鼓樓裡面。一群金嘴鴨子從河對岸的橋拱下嘎嘎叫着浮游過來,竹筏上的青年男女開始嬉戲,趕鴨,澆水,調情,演繹他們平時風趣的生活和浪漫的愛情。

這就是今年通道縣的大戊梁歌會!

人們在被聲勢震撼和藝術感染之餘,開始用崇敬的情感詢問誰是這場歌會的導演。在眾人的猜測中,我想到了一個人。

果然不出所料,就是她:侗家女兒鄭海燕!

我不知道舞蹈家和天鵝有一種怎樣的關係,在一次廣場演出中她在台下檢查節目,五十多歲的她,隨意地走步和抬頭的姿態,如果不拿天鵝的身姿和步法來比她,我簡直無法達意!

我是在擺設合攏宴的廣場一角遇到她的。她喉嚨已經嘶啞,但笑臉卻比平時更為爽朗。在沒有專業演員的情況下,要在很短時間裡排練出如此大場面的歌舞,困難可想而知。但她沒有訴說當時遇到的難題,她只說她是當地人,從做姑娘時就開始在這裡教鄉親們排練節目。她教過這裡三代人唱歌跳舞。她告訴我們,參加今天這場歌舞的沒有一個是專業演員,他們是犁田打耙的,擔糞鋤草的,拋糧下種的,捉魚撈蝦的,紡紗織布的,燒火做飯的,牧牛擔水的。誰也沒有想到,在她眼裡,每一位鄉親都可以是歌者,都可以是舞者。鄉親們說,只要她到了,發硬的手腳就會柔軟,發啞的喉嚨就會宏亮;只要她到了,就沒有唱不好的歌,就沒有跳不好的舞,連泥土的笨拙都會在她的手勢中靈巧!

她一邊說着這次排演的細節,一邊答應着不斷挨近她、問候她的鄉親們。她在得意中充滿着幸福。

[1]

作者簡介

鍾叔河,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