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芥(漢語漢字)

來自網絡的圖片

芥(拼音:jiè、gài)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金文。本義是指芥菜,是一種草本植物,而芥菜本身也是草,故引申義為草,特指小草,也喻指小、輕微的事物。後又引申為芥蒂、梗塞之義

「芥」始見於戰國金文,從金文、篆文字形上看,上面的「艸」像草,下面的「介」像人身披鎧甲

「芥」是形聲字。本義是芥菜,從艸(艹)表意,表示芥菜屬草本植物;介聲,介有甲義,表示芥菜的莖皮厚如甲。由於芥菜是一種特別堅硬的「草」,故「芥」引申為草義,特指小草,又由小草引申比喻細微的事物,如:纖芥。「芥」雖小,但積在心中也會使人不快,故常與「蒂」組成「芥蒂」表示細小的梗塞物,引申為兩人之間所積的怨恨

另外,有種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芥菜的變種,葉大,表面多皺紋,葉脈顯著,可食,是普通的蔬菜,亦作「蓋菜」,故「芥」也有「gài」音

古籍解釋編輯 播報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古拜切 菜也。從艸,介聲 。

目錄

說文解字注

菜也。借為艸芥、纖芥字。 從艸,介聲。古拜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jiè)《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並音戒。《說文》:菜也。《禮·內則》:秋用芥。《儀禮·公食大夫禮》:炙南醢以西,豕胾、芥醬、魚膾。註:芥醬,芥實醬也。揚子《方言》:蘴蕘,趙、魏之閒謂之大芥,其小者謂之辛芥,或謂之幽芥。《爾雅翼》:芥似菘而有毛,極辛苦。《續博物志》:食芥墮淚。

又草芥。揚子《方言》:自淮以西或曰草,或曰芥。 又纖芥,細微貌。《繁露·王道篇》:《春秋》記纖芥之失。 又蒂芥,見蒂字注。

(jiá)又《集韻》訖黠切。音戛。小草。 又葉居吏切,音記。王粲《浮淮賦》:軸轤千里,名卒億計。運茲威以赫怒,淸海隅之舞芥。[1]

參考文獻

  1. 芥(漢語漢字),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