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巖
芝山岩為臺北市士林區大直一帶的獨立小山丘,標高約51.5公尺,面積約10公頃。當地人也稱此山為「圓山仔」。18世紀,大量福建漳州移民移居該山丘附近的台北八芝蘭(今士林區),因其小山丘風景很像漳州芝山,故以芝山岩為名。除此,一般來說,該地名命名方式與山頂上的芝山巖廟宇也有很大關係。(「巖」與「岩」同音。)
目錄
生態景觀
若以地質論,芝山岩為台北盆地的孤立岩體,數百萬年前,與台北同是海底礁石。後來,台北盆地逐漸成為一大淡水鹹水交接湖泊後,芝山岩首先浮出,成為陽明山下的小島嶼。該史前島嶼由海內厚砂岩組成,富含古生物(例如貝類)化石,加上風化、侵蝕作用,使得芝山岩擁有許多特殊的地質景觀,包括大岩石、豐富地貌、風化礫等。因此在台北大湖泊消退的過程裡面,造就了現有石象、石硯、石墨、洋蔥石等奇觀。
因為特殊風化過程,約於數千年前成為小土丘的芝山岩擁有多種植物,具有皮孫木、搭肉刺、血桐、稜果榕、魯花樹等海岸生物。這種山丘上有海邊植物的現象,於台灣實為少見。
歷史人文
除了這些生態景觀外,芝山岩也擁有豐富的歷史與人文景觀。例如西元前2000年存在的芝山岩遺址,1752年建造的芝山巖惠濟宮,1825年建造的芝山岩隘門,2000年被學者發現的圓山文化骨骸都相當具有代表性。而這些遺址或人文古蹟,皆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除了國定古蹟,也有與六氏先生事件有關的,伊藤博文親題學務官遭難碑、六氏先生墓與國語傳習所舊址(惠濟宮後殿),以及在1930年所建的芝山巖社(或作「芝山巖神社」)。[1][2]其中芝山巖社後來被拆除改建為紀念戴笠(戴雨農)的雨農閱覽室。[3]另外在芝山入口不遠處,還有一間收容林爽文事變與漳泉分類械鬥罹難者屍體的同歸所。
2004年,台北市政府以官辦民營方式委託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維護芝山岩,定名為「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簡稱「芝山綠園」,並已於2005年12月31日正式開園,開放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