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艾兹拉·庞德

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 生于1885年,是意象派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也是在现代西方作家中与中国最有缘分的一位诗人。庞德诗的意境非常接近中国诗歌。他通过意象的显现来表达诗人的情感。[1] 庞德认为诗应该避免抽象,而要具体。表现的是诗人的直接印象,着重视觉意象来引起联想,要表达到一瞬间的感受和思想。他说意象是“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mplex in an instant of time ” (理智与感情在瞬间的综合)。在创作诗歌的同时,庞德没有 “为艺术而艺术”,而是把形式凌驾于内容上,把内容唯美化的浪漫派诗歌改进,变成了别具一格的意象派。[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庞德迁居巴黎,后来在在二次大战期间,因为他公开支持法西斯主义,于是在战争结束后就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审。后来,因为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只被关入一家精神病院,而没有其他惩罚。在1958年,庞德结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住,直至去世。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3]

目录

诗词欣赏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试译为: 地铁车站上

人群中出现幽灵般张张脸庞;

潮湿黝黑树枝上的片片花瓣。

这诗句与中国的诗歌有灵性上的相通之处。庞德以简约的意象来传达诗人内心的情绪。描述的是1911 年,庞德在巴黎协和广场走出地铁,突然在人群中发现了些非常美丽的脸庞;他花了一整天去寻找能表达他的感受的方法,却找不到相称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找到了一个表达方式:不用语言,而用绚烂多彩的小斑点。庞德在此将花比女;然而由于花瓣与阳光相背的关系,显得时明时暗,又透出一种神秘感。“潮湿黝黑树枝”是“花瓣”的背景,它那晦暗阴湿的压抑气氛一方面加重了神秘的程度,另一方面又表现地道铁车站的氛围。读者可以感受到庞德的情绪:感叹现代城市里容易消逝的美。起初他写了一首30 行的诗;六个月后,改成15 行;最后变成了现在的两行。[4][5]

相关视频

苍老的庞德读他的诗:放下虚荣
Ezra Pound - Buildings Follow Me to You
Ezra Pound Reading His Poetry, Vol. 1 (Mono Version)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