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哲學
《藝術哲學》,文藝學、美學著作。伊·丹納著。原系作者講稿,以授課進程陸續印行,發表於1865至1869年間,後匯集成書,中譯本196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傅雷譯。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中譯本共分5編,約30萬字。受實證主義哲學的影響,作者在書中企圖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審美和藝術問題,認為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性質和面貌都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的制約,因而可以通過對後者的考察而獲得對前者的理解。根據這一思想,書中系統地論述了藝術的本質、藝術的產生、藝術的種類、藝術的典型、藝術的理想等一系列重要問題,對藝術史上的大量作品進行了實證式的分析和考察。儘管本書企圖以自然生物發展的一般規律來取代文藝發展的複雜的社會原因,從而很難真正觸及到文學藝術的審美本質並得出正確的結論,但作為一種大膽的嘗試,本書畢竟突破了對作家、作品進行孤立研究的固有視野,從而把審美活動置於民族精神與時代風尚等更為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加以考察,因而在方法論上具有進步意義。本書的一些觀點對於藝術實踐中的自然主義流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西方美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介紹
伊·丹納(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法國歷史學家、美學思想家。曾任教於巴黎美術學校和英國牛津大學。主要著作有《英國文學史》、《藝術哲學》。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1]。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2]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