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藝文類聚

 

 

 

藝文類聚》是唐代文學家、書法家歐陽詢與令狐德棻、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十餘人於武德七年(624年)編纂而成的一部綜合性類書,該作品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類書,它保存了中國唐代以前豐富的文獻資料,尤其是許多詩文歌賦等文學作品。全書共一百卷,一百萬餘字;徵引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種,分門別類,摘錄匯編。

藝文類聚》與《北堂書鈔》、《初學記》、《白氏六帖》合稱「唐代四大類書」。

目錄

作品簡介

《藝文類聚》共一百卷,約一百萬餘字。全書分天、歲時、地、州、郡、山、水、符部、帝王后妃、儲宮、人、禮、樂、職官、政治、刑法、雜文、戰伐、產業、衣冠、食物、雜器物、巧藝、方術、百穀、鳥、獸、鱗介、祥瑞、災異等四十六部《四庫全書總目》稱「為類四十有八」。《燕京大學圖書館目錄初稿·類書之部》又稱「凡分四十七門」。數字上的歧異,都由於對原書卷八十一(藥香草部上)和卷八十二(草部下)的計算法不同所致。

《總目》大約把藥、香、草作為三部計。《燕大目》則明確以「藥香草部上」為一部,「草部下」為一部。有人覺得,既是標為「上」「下」,其他各部也有占許多卷的和分上下卷的,但計部時只作一部,因此,為了統一計算標準,八十一、八十二兩卷應該作為一部計,故共有四十六部,部下分目,共七百二十七子目。每目之下,先錄記事,即摘錄經、史、子等書籍中的有關資料;後錄有關詩賦贊表。

藝文類聚》分類按目編次,故事在前,均注出處。所引詩文,也均註明時代、作者和題目,並按不同的文體,用「詩」「賦」「贊」「箴」等字標明類別。在正文前有歐陽詢序一篇。全書徵引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種,保存了唐代以前大量的詩文歌賦等珍貴文學作品,其中許多篇章早已失傳。

成書過程

隋末大亂,經籍圖書大量散失。唐王朝建國初年,李淵父子一面繼續用武力削平各地敵對的軍事力量,一面大興文治,安定民心,以鞏同剛剛建立起來的李唐政權。武德五年(622),李淵發布《命蕭瑀等修六代史詔》,同年,秘書丞令狐德棻奏請購募遺書,由朝廷組織圖書典籍的整理工作。於是,唐高祖李淵敕令,歐陽詢任主編,令狐德棻、陳叔達、裴矩、趙弘智、袁朗等十餘人參與編寫《藝文類聚》。該書歷時三年,於武德七年(624年)成書。全書共一百卷,一百萬餘字。徵引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一種,分門別類,摘錄匯編。

作品評價

南宋藏書家、目錄學家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所載詩文賦頌之屬,多今世所無之文集。」 [11] 明朝文學家、藏書家高儒:「漢魏六朝之文,獨賴《文選》、《藝文類聚》之存。不然,幾至泯滅無聞矣。」 [12] 清代文學家永瑢、文學家紀昀主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繁簡失宜,分合未當。」「於諸類書中,體例最善。」 [13] 近代文論家汪紹楹《校藝文類聚序》:「《藝文類聚》改善了以往類書的偏重類事,不重采文,以及隨意摘句,不錄片段的缺點,予後人以研究上的便利。」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