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民 (漢語詞彙)
良民 (漢語詞彙) 舊時指一般的平民,英文譯為common people;或指安分守己的善良百姓,英文譯為law-abiding people。 如今,「良民」在江蘇睢寧縣有了新的內涵,該縣創造發明了史無前例的「良民」評級,將每個公民私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引入了大眾信用徵集系統,如被評為「招商引資、平民英雄」獲表彰+20分,惡意欠繳電話費-20分。縣委書記高調稱要「嚴管民風」,讓群眾「一處守信,處處受益;一處失信,處處制約」。
目錄
歷史記載
《韓非子》卷三七《難二》篇:「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盜賊者傷良民。」 《鹽鐵論》國學 大夫曰:「古者,經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疇,女子治其麻枲,無曠地,無遊人。故非商工不得食於利末,非良農不得食於收穫,非執政不得食於官爵。今儒者釋耒耜而學不驗之語,曠日彌久,而無益於治,往來浮游,不耕而食,不蠶而衣,巧偽良民,以奪農妨政,此亦當世之所患也。」 《二十五史·宋史》列傳第六十九:「前此,閭里亡賴子,自斷截臂腕,托廢疾凌良民,無所憚畏。」[1]
名詞釋義
良民 舊時指一般的平民或安分守己的善良百姓。 現代的良民即指良好善良的參加社會勞動的並享有一國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公民權利並履行義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