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速
航速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目錄
名詞解釋
艦船在單位時間內所航行的里程。以海里/小時計算,簡稱節。是艦艇最重要的戰術技術性能之一。通常用計程儀測定水面艦艇的航速分為最大航速、全速、巡航航速、經濟航速和最小航速。大的艦船像航空母艦,導彈驅逐艦等等航速多為30節左右,而小型艦船像導彈快艇、魚雷快艇等小型軍用艦艇的航速多為40到60節。
單位
「節」為船舶航行速度單位,後來,也用於風及洋流的速度。一般情況下,1節=1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節」的代號是英文「Knot」,是指地球子午線上緯度1分的長度,由於地球略呈橢球體狀,不同緯度處的1分弧度略有差異。在赤道上1海里約等於1843米;緯度45°處約等於1852.2 米,兩極約等於1861.6 米。1929年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通過用1分平均長度1852米作為1海里;1948年國際人命安全會議承認,1852米或6076.115英尺為1海里,故國際上採用1852米為標準海里長度。中國承認這一標準,用代號「M」表示。最快的超大型集裝箱船舶可以達到25-32節的速度,一般散貨船在12-17節之間,雜貨船一般在15-17節之間。
航速測量
航海計程儀
航海計程儀是計量船舶航程和航速的導航儀器,用於推算航行、綜合導航和武器裝備系統計算射擊參數等。有相對計程儀和絕對計程儀。相對計程儀,結構簡單,使用較廣泛,但只能測出相對於水的航速和航程。按原理不同,又分為轉輪式(含拖曳式)計程儀、水壓式計程儀和電磁式計程儀等。分別根據航行時裝在船底的轉輪(或拖在艦尾的輪葉)的轉數、相對水流的動壓力和海水(導體)切割艦底電磁場所感生電動勢的不同,來測得航速和航程。其中電磁式計程儀靈敏度較高,高、低航速時精度都較好,可測後退速度,使用方便,在多數艦艇上裝備應用。
絕對計程儀
絕對計程儀,在20世紀70年代前後才獲得較快發展,有多普勒計程儀和聲相關計程儀,靈敏度和精度均較相對計程儀高。分別根據多普勒頻移和相關技術原理,在數百米水深內可直接測出相對于海底(地)的絕對航速和航程。當水深超過儀器的設計極限時,可利用艦底下10~30米處的水層反射,作為相對計程儀使用。聲相關計程儀和部分多普勒計程儀還可兼測水深。利用地球磁場以獲得對地速度的地磁計程儀正在研究中。
參考文獻
- ↑ 經典古文100篇(34) 淮南子·覽冥訓,搜狐,2019-04-15
- ↑ 「天圓地方」的漢字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搜狐,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