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書所見
詩詞原文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作者簡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海寧袁花(屬浙江)人,清代詩人,當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1] 。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查慎行中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廷;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查慎行乞休歸里,家居十餘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訕謗案,查慎行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著有《武侯論》、《他山詩鈔》等作品。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查慎行於順治七年五月七日(1650年6月5日)生於杭州府海寧一個漸有衰頹之勢的書香望族。查慎行幼年天性聰穎,五歲時,就能夠作詩,六歲時作的詩就已經聲韻協調、對仗工整。十歲時,查慎行作《武侯論》,總共數百言,受到了同鄉前輩范驤的稱讚,查慎行的神童之名得以傳遍鄉黨。就學於黃宗羲,精研《易經》,學問日漸精進。十八歲時,查慎行更是因為吟出「絕奇世事傳聞里,最好交情見面初。」的詩句而獲得遺民詩人陸嘉淑的青睞,並迎娶陸氏之女為妻。
時值清初,清王朝統治地位尚未穩固,父親並不讓查慎行過多致力於科舉,待到清政權已相當穩固時,查慎行才赴武林吳山,從學於無錫慈谿的名宿葉伯寅。二十歲,查慎行補為生員,出門遠遊,遍歷雲貴、華中、華北、東南各地,寫出大量詩作,名噪一時。
被迫謀生 康熙十年(1671年),查慎行開始參與科舉,應童子試。但考試未結束,母親病重,並於次年去世。六年後父親也去世。面臨着七年內父母雙亡、科考失利的局面,查慎行雖自負文名,對功名的進取之心絲毫不減,但窘迫的家境和「丁憂」期間不能參加科考的局勢,迫使查慎行改弦易轍,從舉業外另闢蹊徑來維持生計。作為長子,查慎行挑起家庭重擔,外出謀生。同時未放棄科舉仕進之志。
當時不少讀書人選擇隨幕軍中以獲得保舉,撈取功名利祿。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査慎行便跟隨從兄查容至荊州共赴同鄉貴州巡撫楊雍建的幕府,並隨楊雍建遠征雲貴,討伐吳三桂殘部。這一年,他把自己以前所做的詩歌、辭賦、文章等盡數毀去,其中也包括他學填的詞。
康熙二十一年(1680年)秋,査慎行聽到二弟査嗣瑮北游,於是整理行李從貴陽回到家鄉,到家後與三弟査嗣庭同居。期間作有《發貴陽留別大中丞楊公三首》留別楊雍建,途經雲頂關、清平縣、潕陽、沅州、辰溪、長沙、洞庭、岳州等地都有詩句,隨後他將這段時間漂泊在外創作的詩編成《遄歸集》。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査慎行住在黃宗羲杭州寓中,與其同游。同年冬,查慎行赴西江入堂伯父查培繼幕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月十七日,查慎行在汪寓昭的願學堂聚會,眾人籌措為查慎行踐行。清明後,離開南昌返家,隨後向家人作別。夏四月,在查培繼資助下,查慎行北上京師、游太學。
赴京求學
到北京後,查慎行從學於王世禎。他常參與詩文集會,結交了不少名士顯宦,如與朱之弼遊玩啜泉,與湯右曾借宿摩訶庵,與惠周惕、吳雯等小集,同姜宸英、惠周惕、魏坤、張雲章、湯右曾、査嗣韓、査昇等名士雅集,聲名漸起。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初,秋闈放榜,查慎行落第,打算離開北京。但恰逢楊雍建到北京出任少司馬,便再三挽留查慎行,最終查慎行還是選擇留下。之後他常常出入中表兄朱彝尊書齋與之談論詩文。這年秋,朱彝尊移居古藤書屋,査慎行等便常在此夜集。九月十日,與姜宸英、朱彝尊、朱載震、梁佩蘭、湯右曾等在長春寺宴會聯句,頗有樂趣。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贈別湯右曾和楊雍建。同年冬,經人舉薦,查慎行被權臣納蘭明珠聘為其子揆敘的館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明珠想要在海淀建新宅,便邀査慎行同游其址。不久,明珠壽辰,查慎行有詩賀贈。年末,查慎行再次參加鄉試,最終還是落第。
命運坎坷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初,岳父陸嘉淑病重,查慎行回鄉扶侍。出京時和弟弟査嗣瑮在城門偶遇錢澄之,二人在長干寺暢聊許久,錢澄之有詩集相贈。這年夏,查慎行在家作《廬塘放鴨圖》,趙俞、鄭梁、許汝霖、湯右曾、朱彝尊、吳雯、査嗣瑮、唐孫華、揆敘、魏坤、錢名世、王士禎等為其題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査慎行在處理完岳父喪事後才還京。八月,同右春坊右贊善趙執信等在洪昇家看伶人演《長生殿》,因康熙帝厭惡此劇,加之這次宴飲是在孝懿仁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國恤」期間舉行的,給事中黃六鴻趁機彈劾,趙執信被革職。查慎行也遭受牽連,被以「國恤張樂大不敬」的罪名革去國學生籍,驅逐回籍。經此打擊,査慎行長夜深思,遂將原名嗣璉改為慎行,意在提醒自己謹言慎行。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月二十一日,查慎行離京。當時大司寇徐元文致仕南歸,邀請他和姜宸英與之同行。一路上查慎行與姜二人多有唱和。秋,查慎行趕赴江蘇吳縣橘社書局,在此逗留許久。九月十一日,渡洞庭時偶遇張雲章,此後半月,多有唱和,張雲章將這些唱和詩結集為《橘社倡和集》鏤刻出版。二人先後為為詩集作序。年末,姜宸英趕赴北京參加鄉試落第,查慎行邀請其到橘社書局。
康熙三十年(1691年),查慎行寓居杭州家中,與弟弟査嗣瑮共享團聚之樂。期間,他的幼子和長孫相繼出生。這年居家中與兄弟多有唱和之詞。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春,朱儼由刑部郎官出任九江知府,寫信邀請查慎行來其幕下,他欣然應允前往。路經桐城時拜謁左忠毅公祠,經過錢澄之山居時贈與藏山集。二月底到達九江,原本多次計劃登廬山,但因阻撓作罷。七月二十四日,朱儼為査慎行準備了半月乾糧,自城北登廬山,遊玩十日,略盡山南北。作《廬山紀游》一卷。九月,査慎行辭別朱儼,從九江返鄉。
四處輾轉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二月底,查慎行與籌措赴北京參加鄉試的査嗣瑮在安徽不期而遇,遂一同進京,有詩唱和。到了北京,兄弟二人下榻自怡園,明珠得知査慎行到了北京,便邀其相見。他的學生揆敘欣喜萬分,作《喜査夫子至都二首》,查慎行答詩《次韻答愷功二首》。在京期間,他與揆敘、唐孫華多有詩來往。這年秋,查慎行第三次參加鄉試中舉,名列第二十,好友姜宸英則在他前一名。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春,查慎行參加會試,結果落第。當時主考官徐倬告老還鄉,與會試落敗準備回家的查慎行同行。一路上查慎行與徐倬唱和數首,大多都被收入《白苹集》。秋遊越州,得知揆敘升任翰林侍講,寄詩《閱邸報知揆愷功改官翰林侍講喜寄二首》祝賀。同年冬,揆敘兩次寫信邀請查慎行進京,十二月十七日,查慎行動身北行,再次入京。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臘月前,查慎行抵達北京,與侄子查升同居宣武門外,與姜宸英、惠周惕相鄰。正月,查慎行賀湯右曾四十壽,與陳奕禧話舊。元宵節夜,同唐孫華、趙俞、宮鴻歷、查升等人在姜宸英寓宴飲。花朝節時,唐孫華招徠他與姜宸英、趙俞、惠周惕、湯右曾、宮鴻歷、查升在其家中小聚,查慎行都留有詩作。同學許霜岩赴任陳留縣令,邀査慎行同往,此行遍游汴梁。七月七日,姜宸英等好友在陳奕禧家為査慎行踐行。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查慎行應當時居住在安徽的徐倬邀請,與其孫徐任可一起前往。他由四安鎮取山路經宣城、池陽、抵黃湓口渡江,都是他之前沒有遊玩過的地方。夏,從安徽到九江,再次入太守朱儼幕,歷時一個月。隨後回到杭州,與趙俞等泛舟西湖,和趙俞登孤山。又因為唐孫華任浙江鄉試副考官,査慎行便同趙俞與他在西湖舟上雅集,即席附和趙俞韻二首。十月,同參加會試的兒子査克建一同入都。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底,查慎行離京南歸,在保定得知長子査克建中進士時,即興創作口占,而此時他自己仍然只是舉人。夏,難掩兒子及第的喜悅,查慎行在家鄉老屋的原址上修建得樹樓,竣工後一氣作詩九首。六月,査克建北上赴殿試,査慎行作《兒建赴殿試北上詩以示之》來激勵他。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春,查慎行往返嘉興、湖州兩地兩個月,三月後回家。四月,與朱彝尊同游閩南,乘舟經過富春江、七里瀧、蘭溪,入贛後,又經玉山、鉛山,至湖口登陸至福建崇安,游武夷山。六月,至福州。七月,至建寧。往返五個月,秋天回家。一路與朱彝尊多有唱和,如《初發江干》、《自漁浦掛席至富陽聯句》。十二月,在浙江桐鄉縣舟中與朱彝尊告別。
連遭打擊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從去年起就臥床不起的妻子陸氏病重,查慎行在家照顧其起居。五月七日,查慎行五十生日,査嗣瑮作詩為兄壽,有詩《五十生日徳尹次二蘇兄弟生日唱和詩為壽次答二首》答之。冬十月二十五日,陸氏逝世,查慎行居家為其治喪。終生不復娶。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查慎行到北京再次參加會試,二弟査嗣瑮進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査慎行再次落榜,族兄査嗣韓留他下榻其家中。四月,對他關愛有加的族兄査嗣韓也猝然長逝,本就因落第而感到失望的查慎行感到無依無靠,準備南歸。五月,查慎行在京重遇闊別十二年的好友朱載震,不禁感慨物是人非。讀其游匡廬武當兩集,有詩相贈。七月,查慎行離京。九月十三日,再次入京,次女嫁給朱儼之子,查慎行心有不舍,想到妻子和女兒都已經離開自己,老淚縱橫,寫下《送女詞二首》。
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月,查慎行返鄉。四月,經過蘇州的時候遭遇盜賊,裝有詩集的箱篋同財物一起被洗劫一空。到家後,囑咐禹之鼎為其作《初白庵圖》,取東坡「身行萬里半天下,僧臥一庵初白頭」詩意,朱彝尊有《題初白庵主小像》。六月,査嗣瑮六歲的兒子阿願夭折,而阿願的名字還是査慎行起的,查慎行作詩三首表達哀傷。秋,連續遭遇喪妻、落榜、喪兄、嫁女、遇賊多故的查慎行大病一場,病癒後與朱彝尊、査嗣瑮往來同游。
偶得聖眷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仲春,瀝盡查慎行心血的《蘇詩補註》歷三十年終於完成。四月初十日,陪徐倬泛舟紅橋,歸憩天寧精舍觀賞牡丹。同年夏,他因長子査克建以進士任直隸束鹿縣令而赴保定,借住在長子署中。康熙帝南巡迴鑾,駐蹕德州,問大學士張玉書是否聽聞査慎行的姓名,當時巡撫李光地也在行殿,以查慎行的學問人品奏對。十月十七日,李光地傳達恩詔讓查慎行從直隸急赴德州。二十日,康熙帝召對查慎行許久,甚是滿意,便賜御書「程子視箴」楷字一幅。二十八日,查慎行應召到南書房與長洲人韓元同試八股文《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一篇,再試《士先器識而後文藝論》,康熙閱後已有定奪,下旨:「查慎行、汪灝,著同查昇每日進南書房辦事。」內廷都由詞臣奉命輪班的傳統就是從這裡開始的。之後因大學士陳廷敬等推薦,康熙帝再次在南書房召試查慎行等十二人,查慎行僅次於揆敘,名列第二。十一月初八日,南書房諸臣閱覽康熙帝的墨跡,查慎行作《南書房敬觀宸翰恭紀十二章》。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元月二日,查慎行入直南書房,特授翰林院編修,康熙帝特賜石山綠硯。元月四日,查慎行雪中隨聖駕赴西苑,晚上在自怡園留宿,有詩呈翰林院院長揆敘,揆敘有詩和之。二月,熊賜履擔任會試正考官。三月,查慎行參加會試中二甲貢生,揆敘有詩祝賀。三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分賜南書房諸臣瓶中牡丹,查慎行得鞓紅一朵,有詩謝恩。四月四日,查慎行參加殿試,爾後進士及第,位列二甲第二名,授庶吉士。二十一日,赴暢春園謝恩,有《二十一日赴暢春苑謝恩恭紀》。而後查慎行三次隨駕巡遊塞外,沿途風土及所見均成詩作,每次御試古詩文詞,康熙帝親自定甲乙等,查慎行總是被欽定為第一。只要是有作呈覽,康熙帝俱為稱讚。因此,查慎行深得皇帝器重,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親書賜予「敬業堂」匾額。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查慎行乞假返鄉埋葬外婆羅太君和外公鐘太公,康熙帝下旨:「不必停俸。」並恩賜查慎行白金二百兩,太子也賜他騾馬兩匹。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查慎行假滿回京。同年,奉旨暫停入直南書房。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查慎行奉旨到武英書局編纂《佩文韻府》。
康熙五十年(1711年)臘月起,查慎行左手患上風疾。情況直到次年春仍不見好轉,還波及右臂,因病乞假。奏請停免內直,赴翰林院供職。
居家修書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七月初一日,查慎行請求長假獲批,於是離京,作《七月朔長假出都諸同年同學祖餞於廣寧門外即席留別》,揆敘贈與他千金,並說:「先生的初白庵還沒有建成,希望可以用這些錢來供您完成它。」查慎行感其情重,只接受了百金:「僅僅這些錢供此行的車馬費足矣。至於築造我腦海里的初白庵的夢想,早已被擱置。今時今日我得以歸還自己的陋室,安度餘生,你的心意就已經到了。」使者往返再三,最終查慎行還是沒有接受。從此家居十餘年,築初白庵以居,潛心著述,人稱初白先生。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查慎行所作的五十卷《敬業堂詩集》問世,許汝霖為之作序。次年,總共一百七十卷的《江西通志》刊成。查慎行又輯成《廬山志》八卷、《鵝湖書院志》三卷。
飛來橫禍
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訕謗案,查慎行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
雍正五年(1727年)三月二十一日,弟査嗣庭在獄中自殺。在査嗣庭案的審理中,當時的刑部尚書勵廷儀或許對查慎行等暗中有所庇護,因為勵廷儀與查慎行的二弟德尹同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又與查慎行同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開始在南書房行走,二人之間並無矛盾。雍正帝閱覽査慎行的詩集,翻到他曾經寫的謝恩詩詞,便對左右侍臣說:「查某忠愛惓惓,固一飯不忘君恩也。」出於雍正帝的評價,查慎行和他的幼子査克念都放歸田裡。五月七日,査慎行得知此案從寬,十日和査克念奉赦出獄,南歸回家。
查慎行自從遭遇家難,鬱鬱不樂,即使他受了皇帝的寬宥,但還是因為骨肉離遷,感懷傷心,南歸途中中暑。七月,查慎行到家後,就患上了脾泄,神氣衰耗,病痛漸劇。秋八月三十日辰時,査慎行逝世,享年七十八歲,葬於嘉興羅漢塘。
主要作品
查慎行存世詩歌結集《敬業堂詩集》,共收詩五千餘首,後經他刪定為4600餘篇,按時間、地點編次為《敬業堂詩集》48卷,《續集》 6卷,另有《詞集》2卷。文作所存有《敬業堂文集》3卷,《別集》1卷,共100餘篇,子孫搜訪匯編而成。其詩多紀游弔古之作,又多作組詩。古體如《中秋夜洞庭對月歌》、《石鐘山》、《五老峰觀海綿歌》;近體組詩如《金陵雜詠二十首》、《荊州雜詩六首》、《邯鄲懷古三首》、《汴梁雜詩八首》、《建溪歌詞十二章》、《桂江舟行口號十首》等,都頗著名。內反映民間疾苦的篇章有《秦郵道中即目》、《蕪湖關》、《白楊堤晚泊》、《蘆洲行》、《憫農詩》、《賑饑謠》等。詩歌點評集《查初白詩評十二種》(又名《初白庵詩評十二種》)闡明了其詩學觀點。[2]
參考資料
- ↑ 查慎行 ,中國詩詞網
- ↑ 《查慎行全集》首發式暨嘉興歷史文化名人研討會召開,新聞網 ,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