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
原文
他们在天上
愿为一颗星
他们在地上
愿为一盏灯
不怕显得多么渺小
只要尽其可能
唯因不被承认
才格外勇敢真诚
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
敏感的大地
处处仍有
持久而悠远的回声
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
走入禁区,也许——
就在那里牺牲
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
给后来者
签署通行证
赏析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情思的载体。“意象”从词义上来看是由“意”和“象”组合而成。“意”即情感、情意,是主观的,抽象的,不可言说,难以形容的;“象”即物象、景象,是客观的,具象的,可触可感的:因此,“意象”就是寓“意”于“象”,是凝聚着诗人主观情感,用来寄托情思的艺术形象。它是诗人传达内在抽象情感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读者体会诗人丰富而微妙的创作情感的媒介。舒婷的《献给我的同代人》就是一首意象化了的小诗。诗歌共三个小节,第一节诗人着力于表现同代人的特征:“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星”和“灯”都具有发光发亮的特点,都能给黑夜中摸索前行的人们以光明、希望和指引。它们虽然“渺小”,光亮微弱,却是“尽其可能”散发光与热,这正是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中一代人的精神特质。[1]
舒婷简介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