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詩歌《中秋夜》
原文
海島八月中秋
芭蕉搖搖
龍眼熟墜
不知有「花朝月夕」
只因年來風雨見多
當激情招來十級風暴
心,不知在哪裡停泊
道路已經選擇
沒有薔薇花
並不曾後悔過
人在月光里容易夢遊
渴望得到也懂得溫柔
要使血不這樣奔流
憑二十四歲的驕傲顯然不夠
要有堅實的肩膀
能靠上疲憊的頭
需要有一雙手
來支持最沉重的時刻
儘管明白
生命應當完全獻出去
留多少給自己
就有多少憂愁
賞析
24歲——今天對於一般女孩來說是一個含苞欲放,充滿希望和幻想的時段。但對於她來說,已經經歷了近八年曲折艱苦的歲月,更何況象她那樣的思想較為活躍,言詞頗為激進的青年,在當時正處於極左思潮猖獗的黎明前的黑暗時期,她或許正受到某種不合理、不公平的責難,所以即使在中秋這樣美麗的夜晚,由於「年來風雨見多,當激情招來十級風暴」,所以會「不知有花朝月夕」,甚至於產生「心不知在哪裡停泊」的困惑、迷惘!然而,她並不氣餒,仍然堅定的走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道路已經選擇,沒有薔薇花,並不曾後悔過」。但是,作為一個女人無論她表面表現得如何堅強,但骨子裡仍免不了有一絲脆弱,有一種「渴望得到,也懂得的溫柔,」也希望「有堅實的肩膀能靠上疲憊的頭。」因為「要使血不這樣奔流,憑二十四歲的驕傲顯然不夠!」此詩巧妙的運用了隱喻「風雨」,「風暴」,「薔薇花」,「肩膀」等,表達了自己對時局的困惑,對人生的追求;抒發了對真摯愛情的渴望。詩在表現形式上比較曲折隱晦,這或許就是舒婷詩「艨膿」的特點吧![1]
舒婷簡介
舒婷(1952- ),原名龔佩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1982)、《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2)、《會唱歌的鳶尾花》(1986)、《始祖鳥》(1992)、《舒婷的詩》(1994)。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廈門石碼鎮,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等。詩歌《《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