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诗歌《中秋夜》
原文
海岛八月中秋
芭蕉摇摇
龙眼熟坠
不知有“花朝月夕”
只因年来风雨见多
当激情招来十级风暴
心,不知在哪里停泊
道路已经选择
没有蔷薇花
并不曾后悔过
人在月光里容易梦游
渴望得到也懂得温柔
要使血不这样奔流
凭二十四岁的骄傲显然不够
要有坚实的肩膀
能靠上疲惫的头
需要有一双手
来支持最沉重的时刻
尽管明白
生命应当完全献出去
留多少给自己
就有多少忧愁
赏析
24岁——今天对于一般女孩来说是一个含苞欲放,充满希望和幻想的时段。但对于她来说,已经经历了近八年曲折艰苦的岁月,更何况象她那样的思想较为活跃,言词颇为激进的青年,在当时正处于极左思潮猖獗的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她或许正受到某种不合理、不公平的责难,所以即使在中秋这样美丽的夜晚,由于“年来风雨见多,当激情招来十级风暴”,所以会“不知有花朝月夕”,甚至于产生“心不知在哪里停泊”的困惑、迷惘!然而,她并不气馁,仍然坚定的走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道路已经选择,没有蔷薇花,并不曾后悔过”。但是,作为一个女人无论她表面表现得如何坚强,但骨子里仍免不了有一丝脆弱,有一种“渴望得到,也懂得的温柔,”也希望“有坚实的肩膀能靠上疲惫的头。”因为“要使血不这样奔流,凭二十四岁的骄傲显然不够!”此诗巧妙的运用了隐喻“风雨”,“风暴”,“蔷薇花”,“肩膀”等,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困惑,对人生的追求;抒发了对真挚爱情的渴望。诗在表现形式上比较曲折隐晦,这或许就是舒婷诗“艨脓”的特点吧![1]
舒婷简介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