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捨棄與撿拾之間(任麗紅)

捨棄與撿拾之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捨棄與撿拾之間》中國當代作家任麗紅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捨棄與撿拾之間

一九八二年,當廣東深圳正從一個小漁村快速擴展膨脹成長為令人矚目的城市巨人的時候,在東北一個貧瘠落後的小鎮上,我們一家七口人棲身在一棟還不算太老舊的土坯房裡,那一年,我剛上初中,人生的道路好像才剛剛開始。

每當夜幕降臨,忙碌了一天的家人們都早早的睡下了,只有我這個中學生,總要比弟弟妹妹們多一些事情要做。開始的時候,我還能按部就班的寫作業、預習功課。當時,家裡有一個一米多高的小木櫃,平時多數時間都是上鎖的,我也不清楚裡面都放些什麼,有一天,父親用過柜子後,忘記上鎖了,我好奇的打開,看到裡面竟然滿滿的都是書籍,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古典、有現代的,我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開始沉醉在父親的書海里。無論是馮夢龍《三言兩拍》、《東周列國志》還是蔡東藩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我都愛不釋手,最後,實在無書可看,連《毛澤東選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我也能閱讀瀏覽,後來一段時間,我還對馬克思和燕妮的愛情產生了興趣。

也許是我對讀書太過於投入,對學習和功課自然就有所怠慢,成績也下滑的厲害。一天晚上,我和往常一樣端坐在燈下,鋪開作業本,拿出一本包着語文書皮的「大書」,開始裝模作樣的學習起來,恰巧被夜裡醒來上廁所的妹妹發現,第二天母親就知道了這件事,被狠狠的訓斥了一頓之後,我才有所收斂。

上高中後,我用了攢幾個月的零用錢,買了第一套名著《紅樓夢》,又從同學那裡借閱到了台彎作家瓊瑤和三毛的作品,說起來真的有點可笑,我是十八歲成年以後才看到《安徒生童話選》的,才知道文學的海洋里還有這麼多璀璨的藝術珍品。

文學給了我豐富的汲養和無限的暇想,十八歲的我開始嘗試寫作,思如泉湧,很多生動有趣的文字在我的筆下汩汩流淌,隨着文集的日漸增厚,我便壯着膽子向外地的出版社投稿,每次寄出的都是希望,可每次的寄出都如石沉大海。

記得我曾向內蒙的一家出版社投了兩篇散文,兩個星期後,我收到了一個厚厚的大信封,信里裝的是我的退稿,一位熱心的編輯還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封退稿信,信中有委婉的拒絕,也有誠懇的鼓勵,並一再的建議我多看看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我沒有向失敗低頭,我堅持一邊學習一邊寫作。

一年後,我的作品開始陸續在各地的報紙上發表和在廣播電台配樂播放,可這種情形並沒有持續多久,在我成為了一名母親之後,忙碌的我無暇讀書和寫作,美麗的夢想就此擱淺。

少女時期的夢想就象童年時遺失的手帕,再也無從找尋,時光也在慢慢的消蝕着一切,翻開舊日文集,昔日曾經鮮活美麗的故事,陳舊的像上個世紀的老文學。此時,我才明白,人不能依仗着年青,給自己找太多的理由和藉口。輟筆多年,2013年,我重拾舊日文筆,文園漫步,心情豁然開朗,仿佛嗅到了青草的馨香,依稀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2017年9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新銳散文平台」,遇到了劉莉主編,我才會有這次廣東揭陽之行,才有機會向今天在座的優秀散文名家、老師們學習,所以,我要感謝「新銳散文平台」,感謝劉莉主編,讓我擱淺多年的夢想重新揚帆啟航。

在散文創作的道路上,我有過無奈的捨棄,也有過不忘初心的撿拾,在捨棄與撿拾之間,我選擇了重新開始,為了實現最初的文學夢想,我願做一個勤奮的筆者。

最後,歡迎劉莉主編和各位老師們,到我的家鄉—吉林省通榆縣去做客,那裡有遠始生態的蒙古黃榆,那裡有波光粼粼的向海湖,那裡有風吹迭盪的蘆葦坡,那裡有仙姿優美的丹頂鶴,那裡還有熱情洋溢的我!

[1]

作者簡介

任麗紅,1968年生,吉林省通榆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