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銅
自然銅,中藥名。為硫化物類礦物黃鐵礦族黃鐵礦,主含二硫化鐵(FeS2)。採挖後,除去雜石。分布於遼寧、河北、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散瘀止痛,續筋接骨的功效。用於跌打損傷,筋骨折傷,瘀腫疼痛。
性味: 辛,平。
歸經: 歸肝經。[1]
功效: 散瘀止痛,續筋接骨。
目錄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筋骨折傷,瘀腫疼痛。
相關配伍
大風蟲瘡,有五色蟲取下: 用金星石、銀星石、雲母石、禹餘糧石、滑石、陽起石、磁石、凝水石、蜜陀僧、自然銅、龍涎石等分。搗碎瓶盛,鹽泥固濟之。炭火十斤,過為末,醋糊丸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白花蛇酒下,一日三服,以愈為度。(《太平聖惠方》)
項下氣癭:自然銅貯水瓮中,逐日飲食,皆用此水,其癭自消。或火燒煙氣,久久吸之,亦可。(楊仁齋《直指方》)
暑濕癱瘓,四肢不能動: 自然銅(燒紅,酒浸一夜)、川烏頭(炮)、五靈脂、蒼朮(酒浸)各一兩,當歸二錢(酒浸)。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酒下,覺四肢麻木即止。(陸氏《積德堂方》)
藥材性狀
本品晶形多為立方體,集合體呈緻密塊狀。表面亮淡黃色,有金屬光澤;有的黃棕色或棕褐色,無金屬光澤。具條紋,條痕綠黑色或棕紅色。體重,質堅硬或稍脆,易砸碎,斷面黃白色,有金屬光澤;或斷面棕褐色,可見銀白色亮星。
生長環境
黃鐵礦是地殼中分布最廣泛的硫化物,可見於各種岩石和礦石中,但多由火山沉積和火山熱液作用形成。外生成因的黃鐵礦見於沉積岩、沉積礦石和煤層中。此處形成的黃鐵礦多為緻密塊狀和結核狀者。分布於遼寧、河北、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本草綱目》: 自然銅接骨之功,與銅屑同,不可誣也。但接骨之後,不可常服,即便理氣活血可爾。
《開寶》: 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
《本經逢原》: 自然銅出銅坑中,性稟堅剛,散火止痛,功專接骨,骨接之後,即宜理氣活血,庶無悍烈傷中走散真氣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