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renal hypertension ,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性高血压中称为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
目录
病理特点
- 肾实质病的病理特点表现为肾小球玻璃样变性、间质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肾细小动脉狭窄,造成了肾脏既有实质性损害,也有血液供应不足。
- 肾动脉壁的中层粘液性肌纤维增生,形成多数小动脉瘤,使肾小动脉内壁呈串珠样突出,造成肾动脉呈节段性狭窄。
- 非特异性大动脉炎,引起肾脏 血流灌注不足。[1]
发病原因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因素很多,如水、钠滞留导致的血容量增加;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增强;肾内降压物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分泌减少,活性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致使全身小动脉痉挛等。其中以前两种因素为最重要。
肾性高血压可根据前两种因素的不同分为: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和肾素依赖型高血压二种:
- 容量依赖型高血压:肾实质损害后,肾脏处理水、钠的能力减弱。当钠的摄入量超过机体的排泄能力时,就会出现水钠滞留。水钠潴留在血管内,会使血容量扩张,即可发生高血压。同时水钠滞留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水钠含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阻力以及对儿茶酚腔的反应增强,这些亦可使血压升高。
- 肾素依赖型高血压:发病机理为肾动脉狭窄,肾内灌注压降低和肾实质疾病,以及分泌肾素的细胞肿瘤,都能使球旁细胞释放大量肾素,引起血管紧张素I活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管壁收缩而产生高血压。肾素及血管紧张素I又能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储留,使血容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加重高血压。由于肾实质损害后缓激肽释放酶及前列腺素的释放减少,这些舒张血管物质的减少也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中西医论点
血压要分做两部分来看,一是收缩压,一是舒张压;其中收缩压部分与心脏息息相关,一旦血管弹性不佳,收缩压过大就容易造成血管断裂而出血,造成出血性中风等问题;而舒张压部分与肾脏的血液灌流有关,所以舒张压长期偏高,会影响肾脏血流量,进而造成肾脏功能下降。因此如果高血压长期未能获得良好控制,会造成身体的种种问题,所以西医通常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钙离子阻断剂、交感神经抑制剂等等来控制血压,并且要终生服药,换言之,西医认为高血压无法治愈,只能控制。
从中医角度来看高血压的本因,前者谓之"实证",必须泻其实,例如肝阳上亢就平肝泻火,痰浊内生就化痰泻浊,血瘀阻滞就活血化瘀;后者能量不足谓之"虚证",必须补其虚,可视其体质的气血阴阳不同的虚损来补益。[2]
中医辩证
高血压病因多源自肝、肾阴阳不平衡,最常见包括以下几种:
- 肝阳上亢:常见于初期高血压病人,主要症状有紧张、易发脾气,因为肝火上升而经常觉得眩晕、口干舌燥,有些人会有便秘问题。对治方法:潜阳清热降火,常用药方为龙胆泻肝汤、镇肝熄风汤。
- 阴虚阳亢:患者常焦虑、睡眠不足或品质不好,因此损伤肝阴、肾阴,对治方法:滋阴为主,常用药方有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
- 痰湿阻逆:常见脾胃功能失调,运化能力不好,久了就形成痰湿、痰浊,如喜欢吃冰冷寒凉的食物、经常便秘的人、长期缺乏活动等,对治方法:健脾化湿为主,常用药方为温胆汤,并可吃四神汤健脾胃。
- 血瘀:常见摄食过多油腻食物,血脂肪太高,代谢不良,形成经络阻碍。造成血瘀,经络不通,并引起高血压症状,对治方法:活血化瘀,调节血脂,打通血流。[3]
肾性高血压临床症状
- 体征约半数可在上腹部、患侧腰背部或肋缘下,听到一连续的血管收缩期杂音,或伴轻度震颤。
- 症状30岁前或50岁后,长期高血压突然加剧或高血压突然出现,病程短、进展快,舒张期血压增高尤为明显,伴腰背或肋腹部疼痛,药物治疗无效。
- 特殊检查下述情况可单独或合并出现:肾血管造影,显示动脉充盈缺损、狭窄的远侧血管腔扩张或无血管部分;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患肾较健肾小1.5~2.0cm、形态不规则,早期显影慢而淡、后期显影较浓;经皮穿刺用导管插入下腔静脉,分别采取两侧肾静脉血作肾素测定,患肾静脉血的肾素较高;分肾功能测定,示患肾尿量少,尿钠低,肌酐或菊粉廓清率降低;超声波显示患肾较小。肾图呈现患侧曲线的血管段较低且延迟,排泄段延长。[4]
药物治疗
影片
参考文献
- ↑ 肾性高血压 A+医学百科
- ↑ 高血压-中医虚实见证 维护健康 奇美中医部主治医师 锺玄夫
- ↑ 高血压病因多是肝肾失调! 早安健康 陈潮宗中医师
- ↑ 肾性高血压 A+医学百科
- ↑ 有一种病叫高血压肾病和肾性高血压?! 每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