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脈絡膜炎是一個科技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脈絡膜炎是後葡萄膜炎的一種類型。因脈絡膜血管源於睫狀後短動脈,故可單獨發病。但因和視網膜緊貼,又供應視網膜外層的血液,故常累及視網膜並發為脈絡膜視網膜炎。炎症初期因視網膜的光感覺細胞受刺激,可有眼前閃光感。炎性產物進入玻璃體時表現為玻璃體渾濁,訴眼前有黑點飄動,視力呈不同程度下降。

臨床表現

1.症狀

主要取決於炎症的類型、受累部位及嚴重程度。可有眼前黑影或暗點、閃光、視物模糊或下降等,合併全身性疾病則有相應全身症狀。

2.體徵

常見的有:

(1)玻璃體內炎症細胞和渾濁;

(2)局灶性脈絡膜視網膜浸潤病灶,大小可不一致,晚期形成瘢痕病灶;

(3)視網膜血管炎,出現血管鞘、血管閉塞和出血等;

(4)視網膜或黃斑水腫。

此外,還可出現滲出性視網膜脫離、增生性視網膜病變和玻璃體積血。偶爾可出現輕度前房閃輝、少量前房炎症細胞等。

檢查

檢查外眼正常,檢眼鏡下可查見玻璃體內點狀、絮狀物懸浮,逆眼球轉動方向運動。急性期有黃白色、斑片狀滲出,部分融合。病灶微隆起,這是由於脈絡膜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強,引起局限性水腫和細胞浸潤所致。病變相應處視網膜亦可受累,病變吸收後,輕症者不顯痕跡,重症者因色素上皮病變產生色素脫失或繁殖;脈絡膜中、小血管層萎縮,大血管裸露;若全層萎縮則鞏膜暴露,形成黑白相間的典型萎縮斑。

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可作出診斷。FFA對判決視網膜及其血管炎、脈絡膜色素上皮病變有很大幫助,ICGA(吲哚青綠眼底血管造影)有助於確定脈絡膜及其血管的病變。血清學檢查、眼內液病原體直接塗片檢查、聚合酶鏈反應測定感染因子的DNA、病原體培養、抗體測定等,有助於病因診斷。

治療

1.對原發病治療,去除病因。

2.皮質激素:潑尼松(強的松)每天每公斤體重0.5~1mg,於每天清晨8時頓服,同時口服補充氯化鉀,注意定時複查血液中的離子變化。若要加強局部藥物濃度可並用地塞米松2.0毫克和妥拉蘇林12.5毫克球後注射,每周一次。

3.使用免疫抑制劑和非激素類抗炎藥物及抗生素。

4.全身用藥,如血管擴張劑、能量合劑、維生素類藥物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