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胸骨角
圖片來自搜狗問問

胸骨角(sternal angle),亦稱「Louis角」。是胸骨柄和胸骨體的連接處,向前微突成角,由軟骨連接形成柄胸聯合,兩側分別與第2肋軟骨形成胸肋關節,交接處的稍微隆起。

目錄

標誌性意義

1、胸骨角相當於第二前肋水平,故可依次推算出各肋間隙;

2、心臟病學中最重要的骨骼標誌之一。在心電圖操作中,可根據胸骨角找到右側第四肋間隙,從而準確地找出放置V1導聯電極的位置;

3、是標誌支氣管分叉處,氣管杈在此平面出現;

4、心房上緣、上下縱隔交界處;

5、主動脈弓和第4胸椎水平的體表標誌;

6、後方平對第4胸椎體下緣,也相當於第5胸椎平面;

7、該平面正好通過主動脈肺動脈窗,平對主動脈弓的起端和止端;

8、奇靜脈弓在此平面以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匯入上腔靜脈;

9、食管與此平面以下與左主支氣管交叉,形成食管第二狹窄;

10、胸導管在此平面下方由脊柱右側轉向左側上行;

11、肺動脈的分叉處位於此平面以下;

10、T2分布區相當於胸骨角平面。[1][2]

相關臨床技術

胸骨角是胸骨柄與胸骨體的連接處,通常認為T4椎體下緣或T4~T5椎間隙,常用來作為胸椎平面的定位標誌。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進行頸胸交界區CT或MRI檢查,或對該區域病變的手術治療時,由於胸骨角所對胸椎平面常常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布變異,並不是確切、恆定的位於T4椎體下緣或T4~T5椎間隙水平,為該區域疾病的準確定位、術式選擇帶來困難。

有研究結果提示,胸骨角對應胸椎平面隨胸椎後凸角增大而降低,與文獻已有結果基本一致。胸椎後凸角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大,是由於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性骨質疏鬆、老齡性磨損和椎間盤退變導致椎體變形、不均衡高度丟失,脊柱出現一系列弧弓及形態的適應性調整,力圖維持足夠的張力和支撐能力,表現為胸椎後凸角逐漸增大,胸骨角對應胸椎平面降低,胸廓入口上方空間增大。此種情況下頸胸交界區或脊柱頸胸段病變的手術可以選擇低位下頸椎前方入路,不作胸骨劈開或僅部分劈開,儘可能避免全胸骨劈開或部分骨質切除,減少對胸骨的損傷,保持胸骨和胸廓的完整性,對於老年人術後呼吸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於恢復胸前區外觀、肩關節和雙上肢功能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胸骨角對應的胸椎位置並非為恆定、確切的一個平面,因此,實際工作中不應以胸骨角作為胸椎的體表定位標誌,以避免錯誤的定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