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膠東王

膠東王青年劉徹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族,字通,是漢朝的第7位皇帝。漢武帝是 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 漢文帝劉恆的孫子、 漢惠帝 劉盈的侄孫子(劉盈為 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漢高祖的 重孫子。劉徹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 公元前141年3月10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死於後元二年二月丁卯(十四)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 漢武帝開創了 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那一時期亦是中國 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 雄才大略、 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1]

目錄

武帝生平

劉徹的母親王娡進宮前曾嫁作金家婦,生有一女。劉徹的外祖母聽了算命的話,將她從金家帶走,進與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其母王娡,在劉徹立太子同時被立為皇后。劉徹公元前157年生於長安,4歲時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葬於茂陵,諡號「孝武」,廟號世宗。劉徹(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生於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登基,實足年齡當不過15歲。此外,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其在位期間,曾用年號有如: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諡號「孝武」,厚葬於茂陵。《史記》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今天我們看他的歷史,不能否定他是一個傑出而特殊的人物。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進程和後來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登基之初,漢武帝繼續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當然,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繼位後,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着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陰山甚至更遠。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從此一蹶不振,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始。春節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張騫(約公元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為郎。漢武帝想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前138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聯合計劃遭到拒絕,大月氏已不想與匈奴抵抗。後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張騫在大夏時,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勸武帝開西南夷道,但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張騫隨衛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

漢武帝治國

獨尊儒術

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裡要說明的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里」。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設立中朝,抑制外朝,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藉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願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建立年號,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太初改歷,太初元年(公元前104)改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  

鹽鐵官營,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至今,今天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  

通西域,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蔔、葡萄、汗血馬、核桃、天馬等。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歷史意義重大。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開拓者

發動對匈奴戰爭,開拓疆土,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奪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前鋒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果斷地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迎擊匈奴。 這次用兵,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直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衛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戰,直搗龍城(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地方),斬首 700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非常賞識,加封關內侯。  

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的秋天,匈奴騎兵大舉南下,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漢武帝派李廣鎮守右北平(今遼寧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則避開李廣,而從雁門關入塞,進攻漢朝北部邊郡。漢武帝又派衛青出征,並派李息從代郡出兵,從背後襲擊匈奴。衛青率三萬騎兵,長驅而進,趕往前線。衛青本人身先士卒,將士們更是奮勇爭先。斬殺、俘獲敵人數千名,匈奴大敗而逃。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谷、漁陽。武帝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衛青率領四萬大軍從雲中出發,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占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繫。然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見勢不妙,倉惶率兵逃走。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因為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漢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設置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裡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這樣,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史記》《漢書》盛讚此仗漢軍「全甲兵而還」,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  

匈奴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敗,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奪回去,所以在幾年內多次出兵,但都被漢軍擋了回去。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闕出發;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都受衛青的節制,率兵從朔方出發;李息、張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發。這次總兵力有十餘萬人。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來到,就放鬆了警惕。衛青率大軍急行軍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這時,右賢王正在帳中擁着美妾,暢飲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聽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馬,帶了幾百壯騎,突出重圍,向北逃去。漢軍輕騎校尉郭成等領兵追趕數百里沒有追上,卻俘虜了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有幾百萬頭。漢軍大獲全勝,高奏凱歌,收兵回朝。漢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8700戶,所有將領歸他指揮。衛青的三個兒子都還在襁褓之中,也被漢武帝封為列侯。衛青非常謙虛,堅決推辭說:「微臣有幸待罪軍中,仰仗陛下的神靈,使得我軍獲得勝利,這全是將士們拚死奮戰的功勞。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兒子年紀尚幼,毫無功勞,陛下卻分割土地,封他們為侯。這樣是不能鼓勵將士奮力作戰的。他們三人怎敢接受封賞。」漢武帝表示:「我沒有忘記諸校尉的功勞,同樣也會嘉賞。」 於是衛青三子在襁褓中被封為列侯,長子衛伉為宜春侯,次子衛不疑為陰安侯,幼子衛登為發乾侯,均食邑1300戶。漢武帝隨後又封賞了隨從衛青作戰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經過幾次打擊,匈奴依然猖獗。入代地,攻雁門,劫掠定襄(今山西省定襄)、上郡(今陝西綏德縣東南)。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二月,漢武帝又命衛青攻打匈奴。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後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統歸大將軍衛青指揮,浩浩蕩蕩,從定襄出發,北進數百里,殲滅匈奴軍數千名。這次戰役中,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率800精騎首次參戰,取得了殲敵兩千餘人的輝煌戰果。戰後全軍返回定襄休整,一個月後再次出塞,斬獲匈奴軍一萬多名,取得了輝煌戰果。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漢武帝在發動對匈奴戰爭同時,他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獲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資料,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與西域的聯繫,促進了西域社會的進步,豐富了中原的物質生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對東北方和南方用兵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朝鮮(今朝鮮北部),置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同時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歸附漢朝,在西南先後設立了七個郡,其中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疆土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市,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