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沛泉
胡沛泉,教授。江蘇無錫人。1940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留學美國。1944年獲密歇根大學工程力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航空諮詢委員會高級工程師。1947年回國。任聖約翰大學教授。1952年後,歷任華東航空學院教授,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系主任。1944年至1947年與人合作,共同發表了《獲得固支板臨界應力上限及下限的拉格朗日因子法》等五篇論文。
個人履歷 編輯 1920年6月19日 生於江蘇省無錫縣(今無錫市)。 1936—1940年 上海聖約翰大學土木系學習,1940年畢業,獲土木工程學士學位。 1940—1944年 美國密執安大學學習,1941年獲土木工程理學碩士學位,1944年獲工程力學哲學博士學位。 1944—1947年 先後任美國航空諮詢委員會蘭雷航空研究所副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1948—1952年 任上海聖約翰大學土木系教授。 1952—1957年 任華東航空學院、西安航空學院教授,材料力學教研室主任,1955至1957年,任華東航空學院學報編輯委員會主任。 1957年— 任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數理力學系系主任(至1960年)、 《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主任。 1960—1964年 任西北工業大學基本理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1962至1964年,任科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1964—1978年 兩次出任西北工業大學教務部副部長。 1979—1989年 兩次出任西北工業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83—1988年 任陝西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
胡沛泉,1920年6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今無錫市)。自幼聰穎好學。16歲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土木系,20歲畢業,獲土木工程學士學位。李即赴美進密執安大學深造,21歲獲土木工程理學碩士學位,24歲獲得工程力學哲學博士學位。1944年受聘於著名的美國航空諮詢委員會蘭雷航空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3年中,以其優異的工作成績從副工程師、工程師,升任至高級工程師,時年僅27歲。在此期間,曾與美國的布狄安斯基等共同發表《獲得固支板臨界應力上限及下限的拉格朗日因子法》等5篇論文。布狄安斯基後來成為國際著名的應用力學家,當時,胡沛泉曾給布氏講過課。胡沛泉很早就立志從事教育事業,要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1948年,他放棄了美國優越的工作條件和豐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到他的母校——上海聖約翰大學任土木系教授。此後40餘年,他一直在高等學校教學科研與教育管理崗位上甘為鋪路石子,抓研究生教育工作。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胡沛泉在華東航空學院任教授、材料力學教研室主任。後調到西安航空學院任教授、材料力學教研室主任。1957年開始在西安西北工業大學任教授、數理力學系系主任。1960至1964年,還曾任西北工業大學基本理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1962至1964年,曾任科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64至1978年,任西北工業大學教務部副部長,1979至1989年,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83至1988年,他還兼任陝西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等職。 40多年來,胡沛泉盡心盡職,努力辦好《西北工業大學學報》,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培養出了成批的業務骨幹。
人才培養 南京工學院 1952年,胡沛泉在華東航空學院任教授時,國內採用的蘇聯材料力學教材中譯本(共四冊)內容龐雜、文字欠暢,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為了改進教學效果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他發起並主持編寫了《材料力學簡明教材》。其內容扼要,文字通暢,試用時教學效果良好,受到師生的普遍歡迎。隨後,為了進一步提高教材質量,在簡明教材的基礎上,他與上海交通大學和南京工學院材料力學教研室的同志共同修改,由華東航空學院出版,後來,全國有30多所院校都採用了這部教材。為了進一步滿足工科院校的需要,1958年,他主編的《材料力學》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教學中,他很注意因材施教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吸收優秀學生參加教研室的科研活動。當年參加過學生科研活動的林超強後來成為空氣動力學專家,被破格提拔為教授。 為了發展西北地區的教育科研事業,他堅決支持華東航空學院內遷西安。在1956年西安航空學院初建不久的困難條件下,他深感學校要發展則必需增加一批師資力量。他與季文美等共同倡議創辦工程力學師資班,並從各專業中抽調1954年入學的優秀學生來組成,以後又正式組建了工程力學專業。這是當時全國最早創建的幾個力學專業之一。創辦伊始,師資、教材、資料等都很缺乏,胡沛泉以其淵博的力學知識,親自製訂力學班的教學計劃和組織各主要教學環節,並講授工程數學、高等材料力學、彈性穩定理論、板與殼、柔韌板與柔韌殼等課程,且編寫了前兩門課程的講義。這些講義內容豐富、文字簡潔,至今還為力學班的同學用作教學的參考書。他的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給學生們留有極其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們受益終身。 為了了解學生的情況,他除了經常用課堂檢查的方法當堂檢查同學的學習效果外,還常常深入到學生中間,採用與其進行交談、一起用餐、講中外科學家勤奮好學的故事等方式,鼓勵學生克服各種困難,把功課學好。
固體力學 針對中國科技發展事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1959年後,他又着力於指導培養研究生的工作。他對研究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每周一次定期匯報學習進展,從不間斷。他要求學生學習要積極主動,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又要敢於提出問題,不迷信書本和權威。研究生張開達發現蘇聯力學家伏拉索夫的名著《殼體一般理論》第一章推導有錯時,胡沛泉就鼓勵張開達寫出學習心得,並給以表揚。固體力學的理論離不開實驗研究。他對實驗研究特別重視,要求研究生要加強實驗能力的訓練。他指導研究主張開達就錐殼扭轉穩定性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在臨界狀態和超臨界狀態發現了許多有意義的現象,其中部分成果發表於1966年的《力學學報》。得益於在研究生階段受到的實驗研究能力的訓練,張開達在其後20多年中,在金屬與複合材料試驗研究以及設計研製國產電液伺服試驗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 胡沛泉對研究生所寫的論文不僅逐字逐句地審閱和修改,而且對其內容也一次次地提出質疑。他要求他們計算結果百分之百正確,公式推導準確無誤,對於理論中的一些假設,一定要作出符合物理概念的合理解釋,並對由這些假設造成的影響作出分析。這種嚴謹的科學作風、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的認真訓練,使他的研究生以後能自如地指導成批的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形成了有特色的科研集體。 1960年他擔任西北工業大學基本理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後,從整個學校的長遠發展考慮,他提出按研究生方式培養青年教師。這個建議被校方採納並立即執行。1961年,除高教部下達的招收11名研究生的任務外,學校又通過考試錄取了50名青年教師按研究生方式培養。這在國內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他根據研究生學習的階段、兒星期一次向各研究生班作報告,提出業務學習應注意的地方,並強調用唯物辯證法指導科學研究,提高效率和加強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