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泉
胡天泉,男,笙演奏家。1934年出生於山西忻縣民間藝人家庭,十歲開始隨父學藝,以吹嗩吶為生。1953年參軍,任濟南部隊前衛歌舞團笙演員。1957年在世界青年聯歡節民間文藝比賽中獲金質獎章。先後到二十幾個國家訪問演出。還與人合作創作,改編了《鳳凰展翅》、《白鴿飛翔》、《草原騎兵》等曲。對笙的改革和演奏技巧的發展有較大貢獻。胡天泉富有創造精神,在發展笙的演奏技巧和樂器改革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使多用於伴奏的笙發展成一支具有豐富表現力的獨奏樂器。
胡天泉 | |
---|---|
胡天泉 | |
出生 |
1934年 山西忻縣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笙演奏家 |
知名作品 |
《鳳凰展翅》 《白鴿飛翔》 《草原騎兵》 《阿細歡歌》 《黃河》 |
中文名 胡天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出生地 山西忻縣
出生日期 1934年
職 業 笙演奏家
主要成就 發展了笙的演奏技巧和樂器改革
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金獎
代表作品 《鳳凰展翅》《白鴿飛翔》《草原騎兵》《阿細歡歌》《黃河》
目錄
簡介
胡天泉,1934年出生於山西忻縣民間藝人家庭。笙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藝術指導。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笙專業委員會會長、山東省音樂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胡天泉自幼隨父學藝,精通笙、嗩吶、管子、口哨等民族管樂器的吹奏技藝,青少年時代已嶄露頭角。1953年,19歲的胡天泉參軍入伍,任原公安軍文工團演奏員,1958年調入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歷任笙獨奏演員、樂隊教員、藝術指導和團藝術指導。從此,他憑藉紮實而精熟的演奏技藝踏上了軍旅藝術之路。而今,胡天泉已是桃李滿天下、飲譽海內外的著名笙演奏大師,將軍級別的民樂藝術家。
胡天泉勤學苦練,奮力拚搏,半個世紀的藝術實踐,取得了卓著的藝術成就,其演奏技藝已至爐火純青。笙是我國民族器樂寶庫中唯一的一件簧管樂器。胡天泉富有創造精神,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他對笙的傳統結構和演奏技法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與創新,從原來的17管13簧發展到30管30簧,並安裝、完善了共鳴系統,使多用於伴奏的笙發展成一支具有豐富表現力的獨奏樂器,他對當代民族管弦樂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生平
1956年,胡天泉與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董洪德創作了我國第一首笙獨奏曲《鳳凰展翅》,首次將笙推上了獨奏的藝術舞台,從而賦予了這件古老樂器以嶄新的藝術生命,為實現笙演奏藝術歷史性的突破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57年,胡天泉在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以絕妙的一曲《鳳凰展翅》榮獲金質獎章,為民族藝術在國際舞台上增光添彩。隨後,他不斷地創作、豐富演出曲目,使笙獨奏這一演奏形式得以長期活躍在民樂舞台上。在他的鼓舞和推動下,湧現出許多笙演奏家,直到後來他的許多學生都成為各地區、各團體有影響的獨奏人才。
胡天泉並未滿足「金質獎」、「第一人」的桂冠,不斷地開拓創新。如:在表現雲南少數民族生活的《阿細歡歌》這首作品中,他別出心裁地在笙斗上植一「巴烏」變成「巴烏笙」。這是一項傑出的發明與創造,演奏效果神奇而迷人。他在海內外多次舉辦笙獨奏音樂會,藝術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但從不見他有任何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表現。
胡天泉是以演奏見長的民樂藝術家,不諳作曲專業,但他善於與作曲家合作。他在笙獨奏和吹打樂方面碩果纍纍,與人合作創作、改編了三十多首笙曲和嗩吶曲,其中流傳較廣的樂曲有《鳳凰展翅》、《紅旗招展》、《草原巡邏兵》、《白鴿飛翔》、《海島晨曲》等。近年來,他又與作曲家林偉華改編、推出了大型笙協奏曲《黃河》等。2002年,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胡天泉笙曲集》,為中國民族音樂寶庫留下了珍貴的藝術財富。
胡天泉多次在全國、全軍文藝會(調)演和藝術比賽中榮獲一等獎,並多次立功受獎。幾十年來,他曾先後赴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訪演、講學。2002年春節期間,在維也納金色大廳,他的笙獨奏受到歐洲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譽。
1995年以來,胡天泉親自參與了山東菏澤民族管弦樂學校的考察、論證和建立。並為培養新一代民樂藝術繼承人才做積極的貢獻。
大事記
胡天泉,笙演奏家,山西忻縣(今忻州)人。自幼隨父學民間吹管樂器。1953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濟南軍區政治部歌舞團演奏員。196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在長期演奏實踐的基礎上,對笙的結構進行了系統改革,豐富和提高了笙的表現力。笙獨奏《鳳凰展翅》、《蘆笙舞曲》1957年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人節民族音樂比賽金質獎章。笙獨奏《草原騎兵》、《紅旗招展》分獲1959年第二屆和1964年第三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會演優秀獎。笙協奏曲《井崗頌》197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表演一等獎。
職業生涯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部隊前衛歌舞團於2003年8月28日在濟南舉辦了一場「紀念胡天泉軍旅藝術生涯50周年音樂會」。音樂會上胡天泉演奏了紀錄他50年足跡的代表性作品,從《鳳凰展翅》、《阿細歡歌》到《黃河》等。一位七旬老人,依然精神矍鑠地活躍在音樂舞台上,不僅博得了熱烈的掌聲,更感受到現場觀眾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
胡天泉自幼隨父習奏笙、管及嗩吶並在山西忻縣農村各種場合演奏。1953年,19歲的胡天泉參軍入伍,從此,他憑藉紮實而精熟的演奏技藝踏上了軍旅藝術之路,一拚就是60年。而今,79高齡的胡天泉已是桃李滿天下、飲譽海內外著名的笙演奏大師,將軍級別的民樂藝術家。胡天泉同志勤學苦練,奮力拚搏,對當代民族管弦樂事業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精通民族管樂器。不僅笙藝超人,管子、嗩吶演奏也十分嫻熟。
笙,是我國民族器樂寶庫中惟一的一件簧管樂器。胡天泉是將這件古老的伴奏樂器推向舞台占有一席獨奏地位的第一人,他在1957年莫斯科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以絕妙的一曲《鳳凰展翅》榮獲金質獎章,為民族藝術在國際舞台上增光添彩。隨後,他不斷地創作、豐富、演出曲目,使笙獨奏這一演奏形式得以長期活躍在民樂舞台上。在他的鼓舞和推動下,湧現出許多笙演奏家,直到後來他的許多學生都成為各地區、各團體有影響的獨奏人才。
他並未滿足「金質獎」、「第一人」的桂冠,不斷地開拓創新。如:在表現雲南少數民族生活的《阿細歡歌》這首作品中,他別出心裁地在笙斗上植一「巴烏」變成「巴烏笙」。這是一項傑出的發明與創造,演奏效果神奇而迷人。老胡在海內外多次舉辦笙獨奏音樂會,藝術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業績,但從不見他有任何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表現。他為人謙和,待人寬厚,艱苦樸素,始終保持革命軍人和勞動人民的優良作風。他這些樸實無華的高貴品格,受到同行朋友和無數學生們由衷的愛戴和廣泛的讚譽。
胡天泉作品
他是以演奏擅長的民樂藝術家,不諳作曲專業,但他善於與作曲家合作。如:董洪德、張式業、何化均、林偉華等作曲家以及劉漢林等演奏家均為其笙獨奏和吹打樂聯手創作出許多成功的佳作。這麼多作曲家與其合作,由此不難看出老胡憨厚的「人緣兒」。說起「人緣兒」何止於此?「非典」前夕,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笙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他眾望所歸的被擁戴為會長,親率老中青百餘名笙友和學子演出有史以來超大型的笙合奏,場面之動人,群情之亢奮為民族樂壇罕見之盛事。老胡「人緣兒」的魅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可見一斑。70高齡的老胡依然活躍在海內外的演出舞台上,風采依舊,雄風不減。尤其管樂演奏,不僅手指需靈活,還需敏銳的舌功和充沛的氣息。據說在胡天泉的生活中離不開笙,怎麼忙也要吹上一個小時。 50年,在歷史長河中何其短暫,胡天泉從一個普通農民成長為將軍級別的民樂藝術家,這在中國音樂史乃至世界音樂史上也無先例。他是祖國和民族的驕傲。面對如此崇高的榮譽,胡天泉說:「是黨和人民哺育了我,是前衛歌舞團培養了我,沒有前衛歌舞團就沒有我老胡的一切。」
視頻資料
笙獨奏 阿細歡歌(胡天泉演奏)
參考文獻
「笙界泰斗」胡天泉音樂文化特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