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健民
胡健民,1959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于西安地质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1982-2001年 在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任教, 1999-2001年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做博士后。2001年至今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特殊地区地质填图工程"首席专家[2]。
胡健民 | |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
出生 | 1959年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职业 | 地质科研工作者 |
目录
人物简介
胡健民,男,汉族,1959.9生,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于西安地质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理学博士学位。1982年-2001年在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任教,1997年起任教授。1999年-2001年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至今现在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学术活动
长期在天山、秦岭、祁连、燕山造山带从事造山带地质研究,近年开始从事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及其与造山带耦合关系研究。2005年11月~2006年3月赴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考察,完成我国第一幅南极内陆地质图的野外填制工作,提出格罗夫山经历两次重要抬升过程的认识,其中早期变形是在低角度韧性抬升过程中进行的,并伴有大量同构造顺层侵位花岗岩体侵位。1989年、1991年获地矿部科技成果3等奖2项,1996年获地矿部颁发的全国1:5万区调特优图幅奖1项,1997年获IET奖(国际工程技术奖研究生奖),1998年获原地质矿产部勘察2等奖1项,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2部,正式出版1:5万地质图及说明书3幅。
获奖情况
1989年、1991年获地矿部科技成果3等奖2项,分别为第2、3获奖人;
1996年获地矿部颁发的全国1∶5万区调特优图幅奖1项,第1获奖人;
1997年获IET奖(国际工程技术奖研究生奖);
1998年入选陕西省跨世纪人才工程;
1998年获原地质矿产部勘察2等奖1项,第1获奖人[3]。
因参加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6年受国家海洋局通报嘉奖[4]。
研究经历
2000年前
l 1986年起先后参加"七五"秦巴重点攻关项目陶湾群与秦岭群变形研究、"祁连-北秦岭结合部位基础地质及Cu、Au成矿规律研究"(负责构造变形与变形演化专题研究)。
l 1991年9月至1996年期间主持负责武当地块北缘的南化塘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l 1996年9月至2002年期间主持负责武当地块西缘、西南缘的白河县幅、三岔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l 1999.3-2001.12参加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中国东南岩石圈新生代地球动力学研究)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作用研究)。1992-2000年先后参加过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东秦岭商南松树沟-武当山元古宙地质体综合研究;东秦岭豫陕交界高压变质岩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2000年至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l 2000.1-2002.12:面上基金项目,武当地块伸展构造研究(49972066),项目负责人。
l 2003.1-2005.12:面上基金项目,秦岭造山带佛坪变质地体的剥露过程及隆升机制(402972076),项目负责人。
l 2002.1-2005.12 :基金重点项目,燕山板内造山带的结构、变形过程及动力学(40132020),主要成员。
l 2009.1-2011.12:面上基金项目,南极普里兹带构造格架、变形过程及大地构造意义(40872135),项目负责人。
l 2009.1-2012.12:重点项目:松潘地体北部三叠纪构造演化(40830314),主要成员。
l 2012.1-2015.12:重点基金:中生代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壳变形与南缘构造作用的关系(91114204),主要成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l 2012.1-2016.12: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项目"中-新元古代多期裂解事件性质及其成矿专属性(2012CB416604)"课题负责人。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l 2001.6-2004.12:工作项目,燕山地区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的地质记录调查(DKD2001008),主要成员。
l 2004.1-2005.12:工作项目,南极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编制(1212010511505),主要成员。
l 2004-2006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城市立体地质方法技术研究及成果集成(200413000 022),主要成员。
l 2007.1-2011.3:工作项目,极埃默里冰架-格罗夫山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1212010711509),项目负责人。
l 2012-2015:计划项目,我国主要活动构造带构造特征与地质地貌演化研究,项目负责人。
l 2012-2015:工作项目,中国主要活动构造带构造研究及系列构造图编制(1212011120099),项目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
l 2001.1-2004.12:青藏高原东北缘晚古生代大陆增生与中新生代陆内变形研究(KZCX2-XW-119),主要成员。
中国石化南方海相前瞻性项目
l 2004-2005:中国中央造山系与前陆盆地的深部构造关系及其油气远景,负责构造地质部分。
l 2005-2006: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塔里木、准噶尔盆地中石化新区野外地质研究,项目负责人。
l 2006-2007: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准噶尔盆地及其周缘盆山耦合关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l 2006.11-2009.9:中国石化海相前瞻性研究项目:大巴山前陆叠加变形研究(YPH08022),项目负责人。
l 2007-2009:古特提斯构造演化与中上扬子油气中组合研究,中国石化南方海相前瞻性研究项目,主要成员。
主要论著
Hu Jianmin, Meng Qingren.Vermiform trace fossils From the Ruyang Group (Precambrian), West Hen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7,42(3):251-253.
DING Shijiang, Hu Jianmin, SONG Biao, CHEN Mulun, XIE Shengzhou & FAN Yuan.U-Pb dating of zircon from the bed parallel anatectic granitic intrusion in the Baoban group in Hainan Island and the tectonic implication. Science in China, 2005.
Hu Nenggao,Yang Jiaxi and Hu Jianmin. Metamorphism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hangdan fault zone.Shaanxi, China Journal of Metamorphic Geology, 1993, 11(4): 539-548.
Hu Jianmin, Yue Zhao, Xiaowen Liu and Gang Xu. Early Mesozoic deformations of the eastern Yanshan thrust belt, northern China. Int J Earth Sci (Geol Rundsch) (2010) 99:785–800.
Hu Jianmin, Qu Hongjie, Chen Hong, Wu Guoli, Yang Jianxi. Mesozoic deformation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 of the South Dabashan tectonic belt in Qinling Qroge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012.
Meng Qingren, Hu Jianmin, Jin Jiuqiang, Zhang Yan and Xu Dafeng. Tectonics of the Mesozoic wide extensional basin system in the China-Mongolia border region. Basin Research, 2003(15):397-415.
Meng Qingren, Hu Jianmin. Timing and magnitude of displacement on the Aityn fault: Constraints from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Tarim and Qaidam and basin, NW China. Terra Nova, 2001(2):86-91.
Meng Qingren, Wang Erqi, Hu Jianmin. Mesozoic sedimentary evolution of the northwest Sichuan basin: Implication for continued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GSA Bulletin,2005,117 (3/4):396-410.
Meng Qingren, Hu Jianmin, Wang Erchie, Qu Hongjie.Late Cenozoic denudation by large-magnitude landslides in the eastern edge of Tibetan Plateau.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43 (2006) 252–267
Liu Xiaochun, Hu Jianmin, Zhao Yue, Lou Y, Wei Chunjing and Liu Xiaohan. 2009. Late Neoproterozoic/Cambrian high-pressure mafic granulites from the Grove Mountains, East Antarctic: P-T-t path , collisional orogeny and implications for assembly of East Gondwana, Precambrian Research, 174, 1-2:181-199.
Huang Xiaoge, Bai Wuming, Hu Jianmin. 2003.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Elastic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mphibolites at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46 (12) :1212-1222,
Lothar Ratschbacher, Bradley R. Hacker, Andrew Calvert, Laura E. Webb, Jens C. Grimmer, Michael O. McWilliams, Trevor Ireland, Shuwen Dong, Jianmin Hu,Tectonics of the Qinling (Central China): tectonostratigraphy, geochronology, and deformation history,Tectonophysics 366 (2003) 1 –53.
胡健民,张维吉.陶湾群的变形特征.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88,10(2):33-38.
胡健民.东秦岭地区秦岭群中片麻岩穹窿成因分析.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89,11 (2): 20-28.
胡健民.东秦岭地区秦岭群中存在加里东期NE-NEE向构造,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演化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0.
胡健民等.吐鲁番-哈密盆地构造动力学分析.西北大学学报,1992 (增刊) .
胡健民,宋子新等.扬子地块北缘滑脱系统结构单位的组成与特征.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3 (增刊).
胡健民.南秦岭构造带武当地块构造演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1998.
胡健民等.扬子地块北缘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岩群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意义,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5,17(1):22-27.
胡健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及说明书(1∶50000南化塘幅) (I49E018012). 1996.
胡健民等.武当隆起北缘伸展滑脱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中国区域地质, 1999, 18 (1):39-45.
胡健民等.武当地块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学讨论与研究.中国区域地质,2000 (3):318-324.
胡健民等. 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及说明书 (1∶50000 白河县幅) (I49E020009).
胡健民等. 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及说明书 (1∶50000 三岔幅) (I49E021009).
胡健民等.南秦岭构造带中-晚古生代伸展构造作用.地质通报,2002,21(8-9):471-477.
胡健民等.武当地块基性岩席群及其地质意义.地质论评,2002,48(4):353-360.
胡健民等.武当地块基性侵入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意义.岩石学报,2003,19(4):601-611.
胡健民等.秦岭造山带武当地区古生代伸展构造.地质科学, 2004, 39 (3): 305~319.
胡健民等. 秦岭柞水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地质论评, 2004 50 (3), 321~329.
胡健民等. 燕山板内造山带早期构造变形演化-以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为例.地学前缘,2004 (3):255~271.
胡健民等.辽西凌源地区水泉沟组辉石安山岩锆石SHRIMP法U-Pb定年及其意义.地质通报,2005,24(2):104~109.
胡健民等.冀北承德地区张营子-六沟走滑断层及其构造意义.地质论评,2005,51(6):621~632.
胡健民等.辽西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崩塌-滑坡-泥石流沉积及其构造意义.地质学报,2005,79(4):453~464.
胡健民等. 松潘-甘孜地体内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意.岩石学报, 2005,21(3):867-880.
胡健民, 董树文, 孟庆任, 施 炜,陈 虹,武国利. 2008. 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 地质通报, 27(12): 2031-2044
胡健民, 施 炜, 渠洪杰, 陈 虹, 武国利, 田蜜. 2009. 秦岭造山带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生代构造变形. 地学前缘, 16(3): 49-68.
胡健民,孟庆任,陈虹,武国利,渠洪杰,陈文。秦岭造山带内宁陕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意义。岩石学报,2011.27(3),657-671.
胡健民,赵越,刘晓春,徐刚,陈虹,任留东。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1:50000地质图。科学出版社,2012.
参考来源
- ↑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胡建民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3-11-24
- ↑ 【工程首席谈创新】胡健民:探索创新特殊地区地质填图思路与方法 ,搜狐, 2017-09-28
- ↑ 胡健民 ,王朝网, 2012-06-02
- ↑ 胡健民 ,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