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記
胎記一般可分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見的色素型包括太田痣、先天性色素痣、咖啡斑等;血管型則包括鮮紅斑痣、草莓樣血管瘤等。胎記可以在出生時發現,也可能在出生幾個月後才逐漸發病。
新生兒的胎記發生率約為10%,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記只是影響美觀,不需要特別處理。但是有些胎記會合併身體器官的異常,甚至有惡性變化的可能,必須積極治療。
例如有些海綿樣的血管瘤增生過快,會造成肢體殘缺、功能障礙,甚至血管瘤擴張速度太快時,會形成組織壞死,過度消耗血小板而使凝血功能低下、出血不止。有些長了毛的獸皮樣黑痣,可能日後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癌變,癌細胞轉移後導致死亡。
目錄
臨床表現
主要分為九種,有蒙古斑、咖啡斑、太田痣、色素痣、毛痣、皮脂腺痣、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鮮紅斑痣。[1]
1、蒙古斑
這種胎記平坦、光滑,一出生時就有,常見於臀部或腰部。它們多為淡藍色,也可能是藍灰色、藍黑色。這種胎記看上去像是一片淤青,在黃色人種中很常見,通常在學齡前會逐漸消失。
2、咖啡斑
顏色就像是咖啡里加了牛奶,呈棕褐色。這種胎記多為橢圓形,多出現在軀幹、臀部和腿部。隨着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大、顏色變深,一般不會帶來健康問題。如果同時出現好幾個比硬幣還大的胎記,很可能與[[神經纖維瘤有關。
3、太田痣
又稱上齶部褐青色痣、眼皮膚黑素細胞增生病,是一種波及鞏膜及同側面部沿三叉神經眼支、上頜支走行部位的灰藍色斑片損害,好發於有色人種,如東方人及黑人。女性多見。發病年齡在嬰兒期及青春期有兩個峰段,其中1歲以內發病占61.35%。
4、色素痣
由痣細胞組成的良性新生物,又名痣細胞痣、細胞痣、黑素細胞痣、痣。本病常見,幾乎每人都有,從嬰兒期到年老者都可以發生,隨年齡增長數目增加,往往青春發育期明顯增多。
5、色素性毛表皮痣
也稱貝克痣,多見於青少年。皮損好發於肩部、肩胛骨區及前胸。皮損初為淡褐色及褐色斑片,手掌大小或更大,境界清楚,邊界不規則。皮損發生數年後出現多數粗毛。皮損隨年齡逐漸發展,至成年後穩定不變。
6、皮脂腺痣
由皮脂腺構成的一種錯構瘤,又稱器官樣痣。皮脂腺痣較為常見,多於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病,好發於頭面部或頸部,尤其見於頭皮。
7、毛細血管瘤(草莓樣血管瘤)
這種胎記通常出現在臉部、頭皮、背部或胸部,多為紅色或紫色。草莓樣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後數周形成,可能不突出於皮膚,也可能稍稍高出皮膚的草莓狀柔軟腫塊。雖然不會消失,但對健康沒有影響。
8、海綿狀血管瘤
像充滿了血的淺藍色海綿組織。通常出現在頭部或頸部的皮下,如果長得比較深,上面覆蓋的皮膚看起來無異樣,並在青春期前會消失。
以上胎記一般不需要治療。
9、鮮紅斑痣
約1/3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這種胎記。它是一種小的、淡紅色的斑疹,多出現在後頸部、兩眼中間、前額以及眼瞼上。隨着孩子不斷長大,多數會逐漸消失。
治療
胎記若長在臉上、手腳上等明顯部位,就令人困擾,有人因此自卑,會使患者心理上受到很大的打擊;特別是兒童,更容易在成長的過程產生自卑或自閉的傾向。根據歐美各國的研究,臉部的胎記會影響兒童的心理發育,變成日後的人格問題。目前治療胎記的主要手段包括脈衝激光治療、外科治療、冷凍治療、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等。[2]
參考文獻
- ↑ 胎記有哪幾種類型美唄整形知識
- ↑ 胎記的常見類型及治療有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