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經
膽經 |
中文名:足少陽膽經 簡稱:膽經 所屬:人體十二經脈之一 穴位數量:44 |
【同義詞】膽經一般指足少陽膽經 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共四十四穴,原穴為丘墟穴,絡穴為光明穴,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所以他能治療發熱病,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他的性質介於陰陽明之間。足少陽膽經的位置:足少陽膽經起於瞳子髎穴、止於足竅陰穴,左右各44穴。[1]
目錄
那麼,足少陽膽經出現問題,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一句話:膽經堵,全身堵。
一、關節屈伸不利
膽經遍布身體重要關節。膽經氣血郁滯,會讓頸部、肩部、髖部等大關節出現酸乏無力之感。
二、兩肋悶痛
肝膽同源,膽經郁阻,肝經會受影響。肝氣不疏,必然引起兩肋悶脹,患者更可出現口苦咽乾等症狀。
三、多髮乳腺疾病
膽經郁阻,直接影響身體氣機的生髮。氣機不暢,影響肝經的通常,會讓乳房疾病叢生。
四、易患高血壓
膽經郁阻,氣鬱久而化熱,傳導給肝經,形成肝陽上亢,從而誘發高血壓。
五、降低免疫力
膽經氣機生髮為午夜,此時一陽生,一生二,二生三,三才能生萬物。如果膽經氣血出現問題,不能很好地在午夜生髮陽氣,久而久之會影響人體正氣,形成免疫力的低下。
膽有多清,腦有多清,膽主決斷。當膽經氣血出現了問題,影響清陽之氣對頭的濡養,會出現上火、頭暈等症狀。
總而言之,作為主疏泄的經脈,膽經和身體中的很多方面都有密切關係。因此,讓膽經通暢起來,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膽經是一條少血多氣的經絡,我們常說的「肝氣鬱結」主要就是膽經郁住了,肝膽互為表里,肝膽相照。
膽經還是少陽經,是一身陽氣的運轉樞機。如果少陽經鬱結住了,全身的氣機都會不暢,身體便會出現問題。
《素問》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意思是說肝負責出主意,膽則是負責具體實施,是肝的執行官。
刺激膽經不但有助於消化排毒,還能夠直接舒解肝臟的鬱結,調節心理平衡,更主要的是,還是養生長壽的訣竅。我們說人膽小,從情志上講,疏通膽經也會大大提高人決斷的能力。
膽經五穴助健康
一、風池穴
此穴為風邪窩積之處,但它隱藏不深,容易露出水面,所以只要我們經常艾灸此穴,可預防和調治由風邪引起的眾多疾病,如感冒頭痛、小兒抽動症、帕金森症等。
二、肩井穴
此穴最善通經活絡,消腫散結,善治「不通則痛」之症,艾灸此穴對肩頸痛、偏頭痛、胃脘痛、乳房疼痛有緩解之效。
三、環跳穴
此穴通膽和膀胱兩條經,慢性的腰腿痛,肩背痛,艾灸一段時間會有所緩解。
四、中瀆穴
此穴是緩解膽結石、膽囊炎及膽絞痛的要穴。中,指中焦,中瀆,中焦的排污通道。中焦只有一個地方常堵塞瘀滯,那就是膽囊及膽管。
五、陽陵泉穴
此穴是護肝的要穴。它是膽經合穴,善治膽囊之病,對嘴苦之症有特效;該穴還有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調和肝脾,它最善舒肝解郁,常與著名的「消氣穴」太沖合用。[2]
為什麼要敲膽經
肝主疏泄,膽主通降,膽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臟功能失常,會導致膽汁排泄不利;反之,膽汁排泄不暢也會影響肝的疏泄。
肝與膽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基至有肝膽同病的關係,肝病常常影響膽,膽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膽結石,膽結石、膽道蛔蟲或腫瘤,也會引起肝臟及全身感染。
活氣血, 使膽汁分泌:敲膽經可促進膽汁分泌,增加氣血,人體的能量來源於食物,人吃進去的食物,有一部分由膽汁分解成人體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質,因此,如果膽汁分泌不足,則食物被分解成可供人體吸收的蛋白質就不夠,也就不能提供人體造血所需的足夠材料了。[3]
膽經循行路線
膽經,循行部位起於目外眥(瞳子髎穴),上至頭角(頜厭穴),下行到耳後(完骨穴),再折回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又向後折至風池穴,沿頸下行至肩上,左右交會於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本經脈一分支從耳後進入耳中,出走於耳前,至目外眥後方。
另一分支從目外眥分出,下行至大迎穴,同手少陽經分布於面頰部的支脈相合,行至目眶下,向下的經過下頜角部下行至頸部,與前脈會合於缺盆後,穿過膈肌,絡肝,屬膽,沿脅里淺出氣街,繞毛際,橫向至環跳穴處。
直行向下的經脈從缺盆下行至腋,沿胸側,過季肋,下行至環跳穴處與前脈會合,再向下沿大腿外側、膝關節外緣,行於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淺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於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陰穴)。
它的支脈:從足背分出,進入大趾趾縫間,沿第一、二跖骨間,出趾端,迴轉來通過爪甲,出於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陰肝經。
本經脈又一分支從足背(臨泣穴)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側端,折回穿過爪甲,分布於足大趾爪甲後叢毛處,交於足厥陰肝經。
足少陽膽經的循行:起於眼外角(瞳子髎穴),向上到達額角部,下行至耳後(完骨穴),外折向上行,經額部至眉上(陽白穴),復返向耳後(風池穴),再沿頸部側面行於手少陽三焦經之前,至肩上退後,交出於手少陽三焦經之後,向下進入缺盆部。
耳部分支:從耳後(完骨穴)分出,經手少陽的翳風穴進入耳中,過手太陽經的聽宮穴,出走耳前,至眼外角的後方。眼外角分支:從眼外角分出,下行至下領部足陽明經的大迎穴附近,會合於手少陽經到達目眶下,下行經頰車,由前脈會合於缺盆後,然後向下入胸中,穿過橫膈,聯絡肝臟,屬於膽,沿着脅肋內,出於少腹兩側腹股溝動脈部,經過外陰部毛際,橫行入髖關節部(環跳)。
缺盆部直行分支:從缺盆分出,向下至腋窩,沿胸側部,經過季脅,下行至髖關節部(環跳穴)與前脈會合,再向下沿大腿外側,出膝關節外側,行於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進入足第四趾外側端(足竅陰穴)。
足背分支:從足背(臨泣穴)分出,沿第一、第二趾骨間,出趾端,穿過趾甲,回過來到趾甲後的毫毛部(大敦,屬肝經),與足厥陰肝經相接。左右各44穴。[4]
敲膽經
膽經堵塞的症狀
1、油性頭髮——由於膽汁分泌不足,無法有效分解吃進去的油脂,加上肝熱的因素,就從頭髮排出來油了。
2、早生白髮——人體的能量不足所致,中醫有一句話:「發乃血之末」,由於營養供應不足才會造成白髮。
3、面部眼角位置長斑——毒素堆積。
4、膽經沿線問題,偏頭、肋下、腿、腳踝、腳疼或冷等。
5、膽囊問題——結石,炎症等。
6、肝臟問題——毒素無法順利排泄,堆積形成,脂肪肝等。
長期效應
1、頭髮變黑,油少 2、臉上去斑 3、肝膽有益 4、身體排毒 5、大腿消瘦(二、三個月)
拍打過程要注意:有的人堵塞情況嚴重,開始皮膚會出現狀況,青紫色,出疹子等等,這一般是膽經排毒,稍微休息見好再行。如果症狀嚴重,建議去醫院,最好是看中醫!
拍打時間:白天隨意,晚上不能超過22:00點。
敲打膽經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了吧?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檢查自己是否膽經堵塞,如果是的話建議去醫院確診一下,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平日也可以敲打膽經預防。[6]
熱點視頻
參考來源
- ↑ 【漲知識】十二經絡之膽經, 360doc個人圖書館,2017年2月21日
- ↑ 你不知道的:小膽經的大作用,新浪網,2018-08-04
- ↑ 肝膽互為表里:膽經的日常鍛煉和養護一敲膽經, 東方19315,2018-04-28
- ↑ 膽經的準確位置圖,如何正確的找到膽經?, 第一星座網,2016-12-21
- ↑ 睡前動一動,排出毒素,睡出健康!, 搜狐,2016-08-04
- ↑ 膽經堵塞的症狀有哪些出現這6種症狀要注意, 紫一商城,2016-10-14